7月27號,安徽工程大學設計學院星火燎行小隊積極響應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號召,奔赴六安金寨縣,金寨的夏日,綠意蔥蘢,山巒如黛。我們實踐隊踏著熱浪,懷著朝圣般的敬意,走進了這片被紅色血脈浸透的皖西大地。
碧波映丹心:梅山水庫的“戰天斗地” 梅山水庫碧波萬頃,大壩巍然屹立。這座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水利工程,是無數建設者用血汗鑄就的奇跡。當年,工人們懸索鑿巖、戰天斗地,甚至有人犧牲于此。他們以鋼鐵意志馴服洪流,將苦難化為光明,用奮斗延續著革命年代的奉獻精神。水庫不僅是水利豐碑,更是一座鐫刻著和平時期“紅色韌性”的精神地標。
圖為星火燎行小隊剛進入梅山水庫所拍。實踐隊章雨杭拍攝
接著,爬上半山腰便看到了如此雄偉壯闊的梅山水庫全景。
圖為上到梅山水庫上面所拍。實踐隊唐紫薇拍攝
最令人震撼的,是那些被稱為“炮工”的勇士們:他們腰系繩索懸于半空,在絕壁上打眼爆破,硬生生在嶙峋山巖間鑿出水庫的基業。其中一位老人告訴我們,當時有人負傷致殘,有人長眠于此,卻無一人退縮。當水庫最終鎖住洪魔、馴服狂瀾,惠澤萬頃良田之時,這豈止是自然偉力的重塑?分明是一代建設者以青春與熱血澆筑的精神豐碑——他們在和平年代,用鐵錘鋼釬踐行了與革命先輩一脈相承的奮斗誓言。
圖為梅山水庫上面所展覽的。實踐隊駱玉茹拍攝
松柏鑄忠魂:紅軍廣場的“信仰高地” 告別水庫的粼粼波光,我們懷著凝重步入金寨紅軍廣場。松柏森森,烈士紀念塔高聳入云。
圖為進入紅軍廣場所看到的紀念塔。實踐隊章雨杭拍攝
緩步于紀念堂,那些年輕的面龐凝固在展墻之上,目光里燃燒著永不熄滅的火焰。一位講解員已在此守護英魂三十余載,她指著墻上的名字,聲音低沉:“這里每一位烈士,背后都是一個家庭撕心裂肺的痛。”犧牲者的年齡數字令人心顫:23歲、19歲、16歲……他們為心中光明,甘愿將生命化為照亮黑暗的星火。
圖為進入紀念堂所看到的英雄。實踐隊謝小玉拍攝
先烈們以最珍貴的生命為代價,在血與火的淬煉中鍛造了堅不可摧的信仰高地——這信仰如磐石,支撐著他們走向刑場也毫不回頭,支撐著民族穿越漫漫長夜。這里不僅是瞻仰之地,更是一處讓后人淬煉初心、銘記使命的信仰高地。
圖為離開紅軍廣場時所拍攝。實踐隊朱敦鴻拍攝
熱土續新章:大灣村的“山鄉蝶變” 沿著蜿蜒山路盤旋而上,我們抵達習總書記曾親切視察的大灣村。昔日貧瘠閉塞的山坳,如今煥發盎然生機。青山環抱中的大灣村,曾是深度貧困村,如今已是道路寬闊、民居整潔、產業興旺的美麗鄉村。在黨的政策引領下,村民發展茶產業、鄉村旅游,走出了一條綠色振興之路。這里既是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也是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延續——一代代人接過奮斗的接力棒,讓革命的初心在鄉村振興中熠熠生輝。
圖為星火燎行小隊參觀安徽省工委駐地舊址。實踐隊程曉彤拍攝
這片曾被烈士鮮血澆灌的土地,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號角中徹底醒來,蓬勃生長。大灣村的今昔之變,正是紅色基因在新時代土壤中開出的繁花碩果——它昭示著一個樸素而偉大的真理:唯有賡續奮斗、矢志為民,方能讓先輩的理想在人間煙火里真正扎根、蓬勃生長。
圖為星火燎行小隊參觀紅軍當時場景的圖片。實踐隊張傲拍攝
當夕陽為紅軍廣場的紀念塔披上莊嚴的金輝,也溫柔地灑落在大灣村裊裊升起的炊煙上?;赝飞剿畮斓聂贼圆ü猓覀兓砣婚_朗:金寨之紅,是昔日戰士血染戰旗的悲壯,是建設者戰天斗地的豪情,更是今日山鄉奔向振興的蓬勃脈動。這片熱土上的每一寸變遷,都是信仰在時間長河中奔涌不息的回響。
我們青年一代于此鄭重承接歷史的火炬,三下鄉的足跡雖短,卻在我們心田刻下了永久的印記。未來征途漫漫,我們愿將青春的熱血融入時代的洪流,讓信仰之光始終照亮前路,讓奮斗之歌在中華大地上永遠嘹亮奏響——因為在這片被熱血澆灌過的土地上,我們找到了青春最該奔赴的方向。
圖為星火燎行小隊在安徽省工委駐地舊址的合照。實踐隊章雨杭拍攝
供稿單位:安徽工程大學設計學院實踐隊
通訊員:章雨杭 唐紫薇 駱玉茹 謝小玉 解菀怡 程曉彤 張傲 陳騏 朱敦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