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大“農智云警”實踐團三下鄉:用實踐體驗點亮童年畫卷
7月14日至7月18日,華南師范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微電子學院)“農智云警”實踐團在工學部團委書記羅忍章老師的引領下,走進佛山南海瀝雅社區幸福院,開展了以“童心去體驗、實踐樂成長”為主題的暑期實踐活動。此次活動為期五日,涵蓋科技啟蒙、文化浸潤、創意培養等多個領域,為社區青少年帶來了一場豐富多元的夏日成長盛宴。
在紅色愛國主義教育課堂上,實踐團義教組成員王藝凝生動講述長征故事,以紅色經典為指引,點燃孩子們的愛國熱情,讓愛國初心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非遺扎染課程中,義教組成員唐肖湘手把手教學,帶領孩子們體驗傳統工藝的魅力,素布在藍白浸染間,綻放出千年文化的韻味,讓傳統之美在青少年手中煥發新的生機。

圖1:小朋友扎染作品展示
針對孩子們對宇宙的好奇,實踐團精心設計了航空航天相關課程。義教組成員鐘皓瑋指導孩子們組裝模型火箭,在零件組合的過程中,孩子們的創意不斷迸發,一個個承載著夢想的火箭模型逐漸成型。王藝凝老師則通過粘土教學,講解星球的奧秘,孩子們用小手揉捏、塑形,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微型宇宙,在實踐中初識宇宙,追逐航空夢想。此外,拼裝仿生飛鳥滑翔機活動也備受歡迎,孩子們專注于翼片組合與骨架調整,當色彩鮮艷的“飛鳥”從手中滑出,承載的是他們對藍天最純真的向往。

圖2:實踐團成員與小朋友一起制作火箭
人工智能啟蒙課程中,義教組成員葉世琪、鐘皓瑋將復雜代碼轉化為易懂的“積木”,引領孩子們踏入人工智能的世界。太陽能小車手工課堂上,孩子們在實踐團義教組成員的指導下,經歷失敗與不斷調試,最終讓小車在陽光下奔跑,解決問題的韌性在這一過程中悄然生長。“AI的發展是利還是弊?”義教組成員張家良帶領孩子們展開激烈辯論,小辯手們唇槍舌劍,智慧的火花在思辨中綻放,創新思維得到有效鍛煉。

圖3:實踐團成員與小朋友一起探索編程世界
為讓孩子們了解科技在農業中的應用,葉世琪老師化身“農智”代言人,將高深的農業技術轉化為生動的田間童話,通過改編自“狼人殺”的“病毒殺”游戲,幫助孩子們認清農田病蟲害的真面目。義教組成員林心瑤、吳曉璇則帶領孩子們開展“保鮮繪夢,自然留痕”活動,以自然為畫布,在保鮮膜上創作,將花朵等自然元素化為斑斕的藝術作品。

圖4:小朋友參與“保鮮繪夢,自然留痕”活動
五日的實踐活動在結營儀式的歡聲笑語中落下帷幕。孩子們展示了親手制作的火箭模型、扎染方巾、拓染畫、太陽能小車等作品,還有充滿奇思妙想的“科技發明提案書”,這些都是智慧與童真碰撞的結晶。孩子們紛紛暢談自己的愿望,“我要發明反詐騙機器人”“我想造出太陽能水陸兩棲小車”等想法,彰顯了此次活動在他們心中播下的創新種子。
華南師范大學“農智云警”實踐團的辛勤付出和顯著成效,贏得了瀝雅社區團委、幸福院工作人員及廣大家長的一致好評。社區幸福院負責人高度肯定道:“感謝大家為我們孩子帶來精彩紛呈的課堂,無論是從內容豐富度還是課堂反饋都遠超我們的預期。”孩子們也對實踐團成員表達了喜愛與不舍,有孩子真摯表示:“很喜歡這周的課程,希望下次哥哥姐姐教得更久一點。”
此次實踐活動,華南師范大學“農智云警”實踐團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在服務社會的廣闊天地中書寫青春擔當,為助力青少年成長、共建美麗社區貢獻了積極力量。

圖5:實踐團成員與小朋友的合照
撰稿 | 桂陸瑤 胡曉琳
圖源 | 胡曉琳 尤嘉琪 向星宇 桂陸瑤
初審 | 甘雨
宣傳照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iAL2_mZ4l9vcpvvHtnZz7w提取碼: k4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