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稻香飄萬家:探訪津南農委,幫扶蓄力促社興
為深入了解津南區小站稻“三產融合”相關政策,探尋政府給予合作社、企業、農戶發展小站稻的政策落地扶持,8月26日上午,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稻夢鏈萬家”實踐隊赴天津市津南區農業農村委員會進行訪談。
據種植業部劉暢介紹,對于小站稻在種植技術方面,政府聯合天津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天津市農產品開發示范中心培育適宜津南區鹽堿地的高端優質品種,為合作社提供能夠帶來更高收入的種苗,增加農戶收入。為增加小站稻的產量,津南區應用“基質育秧”這種主推農業技術,利用秧苗基質代替傳統土育,減少土傳病害,為農戶提供基質補貼。另外,在農戶種植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有機肥等肥料,政府會給予一定的補貼,保障小站稻的高端米質及口感,打造小站稻高端的品牌效應。
除此之外,農業產業發展科吳茜女士指出,津南區致力于建設兵米文化鄉村旅游重點片區,立足“三張好牌”資源,拓展“米津樂稻”、“稻香齋”、“禾舍”等以稻文化為核心的沉浸式文旅場景。圍繞雙橋河鎮孫莊子村特色民宿的發展,政府為其打造一個更好的基礎設施環境,例如修建高標準農田、修整村里的公路、打造村口標志性景觀以及治理農田旁溝渠等,對整個片區的鄉村旅游方面,每年大約投入300萬左右,使旅游業蒸蒸日上,從而帶動小站稻的銷售。
為了綜合農業、科技和生態旅游等領域,津南區推動國家級小站稻產業集群建設。從一粒良種到萬畝良田,從單一種植到農文旅融合,津南區小站稻完成了從“賣稻谷”的原始耕作,到“賣品牌”的品質升級,再到“賣體驗”的價值升華,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通訊員高灼言 朱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