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會計學院“薪火鄉傳”暑期社會實踐服務隊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堯頭窯文化旅游生態園區,開展了一場沉浸式的調研、學習和實踐活動。隊員們深入了解其歷史與制作過程、對話非遺傳承人,親自體驗制陶工藝,以青年的視角探尋千年窯火在新時代鄉村振興中的活化路徑與無限可能。
01探尋歷史文脈
實踐隊首站就來到了黑瓷制作單位,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隊員們仔細聆聽堯頭窯從宋元起源、明清鼎盛到近現代傳承發展的脈絡演變,認真觀察不同時期窯爐的構造特點與燒制技術演變。通過實地勘察與史料學習,實踐隊員們深刻感受到澄城這片沃土孕育出的獨特陶瓷文化底蘊和先民們非凡的智慧結晶,為理解堯頭窯技藝的精髓奠定了堅實的歷史認知基礎。
02對話非遺匠人
傳承人師傅一邊嫻熟操作,一邊細致講解每道工序的“講究”與“門道”,特別是如何通過手感、眼力和經驗把控泥土干濕、器型變化、釉色厚薄與燒成火候。隊員們圍坐在師傅身邊,屏息凝神,認真記錄原料特性、工具使用、裝飾技法的每一個細節,并不時提問交流。傳承人師傅也動情地分享了他數十年如一日堅守窯場的初心故事,以及對技藝傳承后繼乏人的深深憂慮與殷切期盼。這場對話,讓隊員們深刻領悟到堯頭窯陶瓷“粗中見細、拙中藏巧”的獨特美學靈魂,更感受到了非遺傳承的緊迫性與青年一代的責任擔當。
03體驗拉坯過程
在工匠師傅一遍遍耐心地示范、手把手地糾正下,隊員們逐漸找到了一絲感覺,雖然最終成型的器物歪歪扭扭、遠稱不上“作品”,但那份指尖與泥土直接對話的親身體驗,那份對失敗與重塑過程的切身體會,讓每一位隊員對“匠人精神”的執著堅守與十年磨一劍的艱辛不易,有了前所未有的、刻骨銘心的理解。
04總結與感悟
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希望吸引更多高校青年力量關注澄城、走進澄城、建設澄城,共同為守護千年不熄的堯頭窯火、激活鄉村文化基因、賦能澄城鄉村產業興旺與文化繁榮貢獻源源不斷的青春智慧與力量。堯頭窯的復興之路,正因青春的加入而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