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1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非常隊全體成員在南通理工學院開展了“踏尋歷史印記 弘揚愛國精神”’社會主義實踐啟程儀式,團隊隊長陳紫怡詳細開展了活動戰(zhàn)略部署分工,團隊指導老師周雨佳老師出席本次出征儀式,并給予深刻指導與教誨。
2025年6月23日,團隊成員朱勇杰作為主講人,開展了線上分享會,講述其三年軍旅生涯的訓練故事。2021年3月他響應國家號召,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參軍入伍,踏入軍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武警士兵,武警士兵的訓練無疑是極其艱苦的,剛入伍時,朱勇杰就有著不俗的表現(xiàn),他和戰(zhàn)友們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嚴苛的挑戰(zhàn),磨練意志、提升體能,確保在未來任何情況下都能迅速有效地完成任務。
朱勇杰說:在訓練中不斷突破自我,敢于挑戰(zhàn)極限,這樣才能為國家和人民的安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人民子弟兵永遠為人民服務。在其分享過程中,團隊成員心中不僅升起對軍人的崇高敬意,也增強了濃烈的愛國情懷。
2025年7月7日至2025年7月9日,團隊成員陳紫怡前往澳門參加第十八屆“民族心·中華情”海峽兩岸青少年征文演講比賽,與來自澳門、河北、上海、安徽、湖北、陜西、香港、臺灣等地區(qū)的近四十名選手同臺競技。她講述了最深的鄉(xiāng)愁是我們共同的愿望——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站在祖國南海之濱的璀璨明珠——澳門,以青春之名莊嚴承諾:同心同德,攜手并肩!結合當代青年責任進行創(chuàng)新性詮釋,展現(xiàn)新時代青年的歷史思考和使命擔當。
該賽事為兩岸四地青少年搭建交流平臺,通過共同準備比賽、參加夏令營等活動,兩岸青少年得以深入交流、建立友誼,這些互動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奠定了青年基礎,讓年輕一代通過語言藝術表達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澳門辛亥·黃埔協(xié)進會會長林園丁表示,活動不僅展示青少年才藝,更是培養(yǎng)青少年愛國情懷的重要載體,激勵青少年共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促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作出貢獻。
比賽之余,主辦方陳紫怡也進行了研學活動,大三巴的浮雕上,東方的牡丹與西方的天使和諧共舞,訴說著中華文明海納百川的胸懷;澳門博物館內(nèi)古香古色的木質(zhì)家具、中藥材館與茶葉鋪,無不訴說著我們同根同源的事實。
2025年7月15日,團隊成員顏慶芝來到了揚州市曹起溍故居,青磚黛瓦的曹起溍故居里,時光仿佛停駐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推開斑駁的木門,墻上泛黃的照片里,青年曹起溍眼神明亮,透著一股不服輸?shù)匿J氣。書桌前攤開的文稿字跡遒勁,仿佛能聽見他燈下疾書的沙沙聲,字里行間滿是“為民眾爭人格、為家鄉(xiāng)爭光榮”的赤誠。
展廳里,那枚銹跡斑斑的銅質(zhì)印章靜靜陳列,“曹起溍”三個字雖已模糊,卻烙印著他組織農(nóng)民運動、建立地下黨組織的堅定足跡。被捕后在獄中寫下的“虎丘戰(zhàn)罷轉焦山,砥柱中流非等閑”,筆鋒里的不屈與豪邁,讓人想起他年僅25歲就為信仰赴死的決絕。站在小院的石榴樹下,看著墻上“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的箴言,忽然明白:正是無數(shù)個如曹起溍般的年輕人,用滾燙的熱血鋪就了今天的坦途。他們未曾親眼見盛世,卻成了照亮盛世的光。走出故居時,陽光穿過葉隙落在肩頭,仿佛是跨越時空的對話——這太平盛世,如你所愿。
同日,團隊成員穆學晴踏入了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紀念館,生動地展現(xiàn)了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壯麗場景。戰(zhàn)船在波濤中奮勇前行,戰(zhàn)士們眼神堅定,充滿了必勝的信念。這一幕讓我仿佛穿越回了1949年4月20日夜至21日,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分三路強渡長江的歷史時刻。國民黨苦心經(jīng)營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那是何等的波瀾壯闊!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生活在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和平環(huán)境中,享受著國家發(fā)展帶來的紅利。我們沒有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洗禮,沒有感受過饑餓和貧困的折磨,但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先輩們的付出。我們要銘記這段歷史,傳承和弘揚渡江戰(zhàn)役中所體現(xiàn)的革命精神,那就是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團結協(xié)作、勇于犧牲的精神。
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以先輩們?yōu)榘駱樱瑯淞⑦h大的理想和抱負,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要將革命精神融入到日常的行動中,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不退縮、不畏懼,勇敢地迎接挑戰(zhàn),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7月20日,團隊成員唐書珍來到泰州市革命英雄紀念館進行深入學習。在紀念館內(nèi),系統(tǒng)參觀了以泰州地區(qū)革命斗爭史為主線的主題展廳,通過詳實的歷史圖片、珍貴的文物史料、生動的場景復原及多媒體展示,深入了解了從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到解放戰(zhàn)爭期間,泰州大地上無數(sh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特別是被沈毅等著名英烈的事跡深深震撼。隨后,前往莊嚴肅穆的革命烈士紀念塔,在塔前肅立瞻仰,感受其承載的厚重歷史與不朽精神,通過閱讀碑文銘記先烈們的豐功偉績,并懷著無比敬仰之情獻上鮮花或行注目禮,表達對革命先輩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
2025年7月24日,團隊成員宗佳怡與陳睿,在淮安分頭行動,走訪了淮安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紅色場所。
宗佳怡參觀周恩來紀念館,這次社會實踐不僅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更是一次深刻的歷史與文化的學習之旅。親身感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偉大一生和崇高精神,全面了解了周恩來總理的豐功偉績和家庭往事。從年少時的求學經(jīng)歷,到投身革命、領導抗戰(zhàn),再到新中國成立后的辛勤工作,周恩來總理的一生都在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奮斗。一封封家書,字里行間流露出他對家人的深情厚愛,更展現(xiàn)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他始終將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無論何時何地,都保持著清正廉潔、光明磊落的高尚品質(zhì)。這種精神,不僅在當時激勵了無數(shù)革命戰(zhàn)士,也在今天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團隊成員陳睿來到了淮寶縣政府舊址紅色教育基地,它承載著一段意義非凡的歷史。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淮寶地區(qū)是連接淮南、淮北抗日根據(jù)地的重要樞紐,戰(zhàn)略地位極為重要。
隨著深入?yún)⒂^,陳列室里的一件件珍貴文物、一幅幅歷史照片,都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年淮寶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與日寇及反動勢力英勇斗爭的場景。這里有革命先輩們使用過的簡陋武器,有記錄著重要決策的文件手稿,還有百姓支援前線的珍貴影像。淮寶人民踴躍參軍,積極生產(chǎn),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新時代,我們要銘記歷史,傳承和弘揚紅色精神,從革命先輩們的奮斗歷程中汲取力量,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踏尋歷史印記 弘揚愛國精神”項目,是一次成功的青春尋根之旅、精神鑄魂之旅、使命啟航之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非常隊”的成員們,用腳步丈量紅色熱土,用心靈傾聽歷史回聲,用思考解讀時代命題,用行動書寫青春答卷。我們證明了,紅色基因從未褪色,愛國精神代代相傳。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中,新時代青年必將從歷史中汲取不竭動力,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不懈奮斗,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我們的實踐,不僅為團隊和個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為更廣泛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黨史教育提供了生動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