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中,南京工業大學學生創新團隊赴南通開展暑期調研與志愿服務。團隊走進紫瑯科技城、南通規劃館、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與觀山社區“小青山”兒童之家,將課堂所學嵌入產業與基層一線,以科技志愿服務、園區走訪、企業調研等形式近距離感受創新生態與城市戰略的脈動,并將觀察與思考轉化為服務地方發展的具體行動。
此次行程聚焦“科技創新引領城市發展”。通過實地走訪與座談交流,團隊系統了解科技園區與研究機構在區域經濟與人才培育中的關鍵角色;同時設置創業指導環節,邀請南通高等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天宇為團隊商業計劃書“把脈問診”,促進產學研對接更加精準高效。
面向產業一線,團隊走進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生產主管帶領下參觀主要產品生產流程與核心設備,了解企業在綠色制造與材料應用方面的最新進展。圍繞耐高溫材料在節能減排中的作用,同學們與企業技術骨干深入交流,在真實工程場景中進一步梳理團隊科創方向與產業需求的契合點,推動“實驗室問題”對接“車間痛點”。

服務團還把科技志愿服務延伸至社區。走進觀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小青山”兒童之家,團隊開展“生活中的材料”主題科普課堂。依托自研數字人模型,課程以三維動畫與互動問答呈現,配合志愿者現場講解,引導孩子們認識陶瓷、金屬、玻璃等常見材料的性能與用途,課堂氣氛活躍、反響熱烈。負責數字人搭建的成員沈辰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數字人技術,讓孩子們在興趣中接觸科學,在互動中理解材料的世界。”

緊扣創新鏈與產業鏈,團隊來到紫瑯科技城參觀園區展示中心,系統了解人工智能、半導體、新材料等前沿領域的產業布局與扶持政策。作為南通重點打造的創新集聚區,園區通過“平臺引才、政策育才、項目留才”,加快形成“一站式服務、全鏈條孵化”的創新體系。圍繞創業孵化與成果轉化,團隊成員與園區負責人面對面交流,進一步明晰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的路徑與機制。

城市之變與產業之進相互映照。走進南通規劃館,師生通過數字沙盤、沉浸式影像與互動設備,全面了解南通城市發展的歷史演進與未來藍圖,重點關注交通體系優化、生態保護與產業布局升級等議題。結合材料學背景,團隊就綠色建筑與可持續城市建設進行了專題記錄與思考。 “這不僅是一次空間認知的拓展,更是對城市戰略思維的一次直觀觸摸。”成員楊亮說道
聚焦創新創業能力的培育,創業指導環節中,姚天宇圍繞目標客戶定位、融資邏輯、技術表述與演示節奏等提出專業建議。他強調,“一份優秀的BP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抓住投資人的眼球”,并逐項指出優化方向,幫助學生打磨商業表達與市場策略,實現“技術語言”向“產業語言”的有效轉譯。

此次社會實踐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區域創新的澎湃活力,也進一步增強了“研以致用”的使命意識。團隊負責人謝然表示,下一步將以本次調研為基礎優化項目路徑,加強與地方科技資源的互動銜接,推動更多青年科創力量下沉基層、服務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火熱實踐中綻放青春光彩。
(通訊員:王浩銘、蔡卓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