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關于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響應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關于推進廣東“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的部署,廣州職業技術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數字賦能中心)“童聲普韻,糖憶暖親”先鋒隊聯合廣州市番禺區沙灣街道紫坭社區,于2025年8月16日至22日開展了為期一周的普通話推廣與紫坭糖廠文化傳承實踐活動。
實踐團隊深入社區,了解居民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現狀,并通過深入訪談與線上數據收集,了解當地群眾對所在地——紫坭糖廠工業遺址的歷史認知與發展需求,為后續活動優化與持續開展提供了扎實的實證基礎。


團隊緊緊圍繞“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指導思想,結合地方特色,創新采用“沉浸式語言文化教育游戲”模式,將普通話學習與糖廠文化有機融合,開展一系列即傳承地區歷史記憶,又注重趣味性與實效性的文化實踐活動。
“童聲普韻,糖憶暖親”活動啟動階段,團隊通過課堂的形式,向社區的20多名青少年,明確了普通話在日常溝通與文化傳承中的關鍵作用,強調普通話為糖廠歷史注入了新的傳播活力,而糖廠深厚的文化底蘊也為語言學習增添了情感溫度與文化內涵。
本次活動精心設計了多項特色項目與體驗活動,將普通話學習巧妙融入糖廠的歷史文化體驗之中。
1. “粵普轉譯”互動環節
選取《大鬧天宮》等經典動畫片段音頻,經消音處理后,邀請老少參與者用粵語進行配音,在趣味對比中提升普通話表達能力。
2. “糖廠探秘,普語闖關”游戲
通過詞語接龍形式(如“甘蔗→蔗糖→糖廠→廠房”),引導老人與孩子學習紫坭糖廠相關詞匯的準確發音,并進行小組內的接龍競賽,增強語言學習的互動性與記憶效果。
3. “普通話知識競賽”環節
此環節設置常用詞匯、古詩譯讀及情景對話等內容,主持人以粵語提問,參與者用普通話作答,有效鍛煉語言轉換與實際應用能力。
此外,團隊還專門設計了紫坭糖廠文化主題Logo,并提供臨摹扇面供參與者繪制,進一步強化文化認同與歸屬感。

在社區工作人員協助下,團隊組織社區居民參訪紫坭糖廠遺址,工作人員實地講解其歷史背景與文化價值,喚醒年長居民塵封的歷史記憶,拉近青少年們與工業遺址的距離。
活動尾聲,團隊邀請居民分享參與感受,并獻上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深化老少群體對活動內容的理解與記憶。通過問卷調查,團隊系統收集了居民對活動的滿意度反饋,結果顯示本次活動成效顯著,獲得廣泛好評。
在這場語言與文化的深度交融中,實踐團隊深切認識到:普通話不僅是溝通的橋梁,更是文化傳承的載體。通過沉浸式、游戲化的推廣方式,實踐團隊讓紫坭糖廠的工業記憶“活”了起來,讓老一輩的鄉愁與新生代的好奇在共同的語言中相遇、相融。孩子們字正腔圓的發音中,承載的是對歷史的重新聆聽;老人們生澀卻認真的普通話背后,是對往昔歲月的溫情回望。語言因文化而有根,文化因語言而流傳。實踐團隊不僅傳遞了標準語音,更喚醒了一方土地共同的文化認同與情感記憶。推普之路,亦是傳承之路——實踐團隊以語為媒,以糖廠為窗,讓鄉村振興在“聲”與“情”中真正實現了落地生根。

(供稿人 廣州職業技術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數字賦能中心)“童聲普韻,糖憶暖親”先鋒隊 蔡程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