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合陽縣洽川鎮南義社區黨員活動室內氣氛莊重而熱烈,渭南職業技術學院與合陽洽川葫蘆種植基地“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授牌儀式在此隆重舉行。這場以“葫蘆”為紐帶的合作,不僅標志著校地、產教融合邁入實質性階段,更成為推動地方特色產業升級、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為新時代校地協同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創新樣本。此次儀式得到多方高度重視,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處長羅峰、團委書記馮晶、團委干事張樂平,“三下鄉”實踐團指導老師雷蕾及學生代表,與合陽縣商務和經濟技術合作局局長王丹萍、團合陽縣委書記劉鍇、南義社區黨總支書記王海民等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儀式由南義社區副書記張民有主持。(通訊員 王燁 雷蕾)
圖為南義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張民有作開場介紹。余子博 供圖
儀式上,南義社區黨總支書記王海民介紹,作為洽川葫蘆種植核心區域,社區近年依托當地自然條件與文化積淀,將葫蘆種植從傳統農副業培育為兼具經濟價值與文化內涵的特色產業,此次與高校合作是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一步。渭南職業技術學院“三下鄉”實踐團指導老師雷蕾匯報,自2023年起,學院組織師生深入洽川地區,圍繞葫蘆種植技術改良、非遺文化挖掘、電商直播推廣等開展實踐服務,累計完成葫蘆種植技術手冊3套,協助基地搭建直播帶貨平臺2個,培訓農戶直播技能近百人次,為葫蘆產業從“田間”走向“云端”奠定基礎。校方計劃在葫蘆文創設計、產業鏈延伸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動高校智力資源扎根地方。洽川葫蘆種植基地非遺傳承人李菲闡述,基地已從單一種植拓展至“種植+雕刻+銷售+研學”的全鏈條模式,現有標準化種植園200余畝,年培育特色葫蘆品種10余種,開發葫蘆文創產品50余類。同時,基地面臨人才短缺、設計創新不足等難題,與高校合作有望注入新鮮血液,讓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圖為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處長羅峰作本次合作的核心意義。余子博 供圖
交流環節中,各方圍繞合作意義與方向展開探討。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處長羅峰指出,此次合作核心在于以葫蘆為紐帶,打通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銜接,實現雙向賦能:高校依托基地開展實踐教學,提升學生技能;基地借助高校師資與科研優勢,破解技術與創新瓶頸。
圖為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團委書記馮晶作本次關于學生培養實踐活動。余子博 供圖
團委書記馮晶表示,實踐基地將為學生提供“沉浸式”成長平臺,通過參與葫蘆種植、非遺傳承、市場運營等全流程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實干精神。同時,將聯合政府部門、基地企業構建“三位一體”合作機制,整合政策、技術、市場資源,推動葫蘆產業向標準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
圖為合陽縣商務和經濟技術合作局局長王丹萍作地方經濟合作價值體現。余子博 供圖
合陽縣商務和經濟技術合作局局長王丹萍認為,校地合作是地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洽川葫蘆作為合陽特色名片,產業鏈條仍需完善,高校加入能注入設計、營銷、管理等現代元素,助力“小葫蘆”做成“大產業”,與全縣特色農業產業化戰略契合。
圖為團合陽縣委劉鍇作關注人才與地方的深度綁定。余子博 供圖
團合陽縣委書記劉鍇表示,希望以此次合作為起點,建立長效引才機制,吸引更多高校學生了解、扎根合陽,讓高校成為地方人才“儲備庫”,為合陽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圖為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團委書記馮晶與合陽洽川葫蘆種植基地授牌。余子博 供圖
授牌儀式上,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團委書記馮晶將“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牌匾交至李菲手中。此次實踐基地建立,構建了“高校+社區+企業”三位一體合作模式:高校發揮教育與科研優勢,社區提供場地與組織支持,企業負責產業落地與市場對接,三方各司其職又深度協同,形成“教學實踐—產業創新—鄉村振興”的良性閉環。
圖為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實踐團成員在合陽洽川葫蘆種植基地現場合影。余子博 供圖
目前,合作已展現多元落地場景:學院“葫韻鄉播匠心傳承”直播助農行動將持續開展,通過學生直播團隊助力葫蘆產品打開銷路;雙方計劃聯合開設“葫蘆非遺傳承工作坊”,由李菲等傳承人擔任校外導師,培養非遺傳承后備力量;針對葫蘆工藝品銷售中的電商平臺運營模式、物流措施等問題,學院電商專業師生將開展專項研究,推動新模式品牌升級。
實踐基地的建立是響應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提質培優、增值賦能”要求的生動案例。它通過“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創新,推動教學內容與產業需求實現精準對接,既為產業發展培育了懂技術、善創新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又為職業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充分彰顯了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使命,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具體舉措。高校資源的注入為合陽葫蘆產業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這一舉措深刻契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推動葫蘆產業從“初級農產品”向“文化創意品”跨越,不僅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和產業競爭力,更助力地方構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現代產業體系,是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為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最后以葫蘆產業為支點的發展模式,生動詮釋了“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的戰略要義。它通過帶動種植、加工、物流、文旅等關聯產業協同發展,構建起“一業興、百業旺”的鄉村產業生態,既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又推動了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是促進共同富裕、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為打造鄉村振興“合陽樣板”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實踐偉力。
此次授牌儀式的舉行,不僅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校地協同發展決策部署的具體實踐,還標志著校地、產教融合邁入實質性推進階段,更為合陽葫蘆產業高質量發展筑牢了新的戰略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