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華中科技大學“隴朔巾幗巧藝,紅韻振興沃野”實踐隊深入甘肅慶陽錦繡坊張銳利剪紙工作室,開啟“非遺+傳承”主題研學首站。在慶陽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張銳利老師的悉心指導下,隊員們沉浸式體驗了描樣、運剪、刻鏤的全過程。指尖翻飛間,質樸的紅紙幻化為靈動紋樣,隊員們不僅觸摸到黃土高原深厚的剪紙技藝,更深刻理解了其文化內涵。此次研習,正是為化身“非遺傳播者”積蓄力量。
圖為實踐隊員學習剪紙紋樣。王文婷 供圖

圖為張銳利老師在向實踐隊員教授剪紙。王文婷 供圖
帶著學習成果,7月14日,實踐隊轉換身份,走進慶陽市西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在這里,隊員們與剪紙傳承人馬路、張銳利兩位老師并肩協作,共同開展了一堂生動的非遺剪紙課。隊員們將幾日所學傾囊相授,化身“小老師”,耐心指導青少年們執剪創作。古老的工作坊技藝,在年輕一代手中煥發新趣,活動現場洋溢著專注與創造的喜悅。
圖為中小學生學習剪紙。張玉潔 供圖

圖為張銳利老師(左)和馬路老師(右)分別教授剪紙。張玉潔 供圖

圖為非遺剪紙課堂課后大合照
從技藝的學習者到文化的傳播者,華科學子完成了身份的美麗蛻變。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深度的非遺文化浸潤,更搭建起一座連接高校智慧與鄉土文脈、傳統技藝與青春力量的橋梁。實踐隊員們在紅紙的鏤刻光影中,親歷了非遺傳承與青春擔當的雙向奔赴,以實際行動為文化根脈的延續與鄉土振興注入了鮮活動能。(華中科技大學,“隴朔巾幗巧藝,紅韻振興沃野”實踐隊,供稿:張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