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隴東,黃土塀峁綿延如畫。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鄉規劃專業師生一行深入慶陽市曲子鎮,開展為期數日的鄉村振興調研實踐。同學們用腳步丈量土地,用專業感知溫度,在田間地頭、村衛生所、鎮區廣場與鄉親們促膝長談,聆聽最真切的民生期盼,也見證了一片土地蓬勃發展的渴望。

圖為實踐團隊全體成員合照
一、深入村莊,傾聽最真實的一線聲音
實踐團先后走訪了西溝村金盆掌村、董家塬村、五里橋村等多個村落。
在金盆掌村衛生室,一位女村醫的故事令人動容——她每日騎摩托車奔波于崎嶇的村路之間,堅守基層醫療崗位二十多年。“雖然辛苦,但鄉親們需要我”,她微笑著說,“只要還能干,我就不會離開”。
在董家塬農戶家中,同學們與老人圍坐炕頭,聽他們講述土地耕作、子女外出、村莊變遷的點滴。一位老奶奶拉著同學的手說:“最大的心愿就是村里有個能活動的小廣場,大家能一起鍛煉、說說話。”
西溝村之行成為一段極具啟發性的經歷。通過實地觀摩該村的現代化養殖產業、特色種植體系以及文化培育基地,同學們深刻感受到西溝村強勁的發展活力與顯著的振興成效。作為曲子鎮鄉村振興的先行示范村,西溝村不僅在產業發展上實現了規模化、協作化轉型,更在文化培育與鄉土價值重建中展現出前瞻性的探索。
尤其令人受益匪淺的是與劉支書的座談交流。他以豐富的基層實踐經驗和清晰的發展思路,為同學們揭示了西溝村從傳統村莊邁向現代化鄉村的路徑選擇與治理智慧。他的話語真摯而深刻,既體現出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刻理解,也飽含對這片土地與村民的深厚情感,令我們深感啟發,獲益良多。
西溝村的實踐充分說明,鄉村振興不僅需要產業支撐,更要依靠文化賦能和基層創新。它為同學們思考曲子鎮整體發展提供了寶貴范例。

圖為農戶種植照片
圖為西溝村采摘照片

圖為西溝村羊養殖廠照片

圖為采訪西溝村村書記照
二、走進鎮區,感知小鎮的發展瓶頸與活力
同學們不僅走訪村落,更深入曲子鎮鎮區開展系統調研。他們觀察鎮區商業業態、公共服務設施使用狀況,與攤主、小店經營者、接送孩子的家長廣泛交流。
在鎮文化廣場,一位一邊繪制石膏娃娃一邊照看攤位的母親告訴同學們:“最大的愿望就是鎮子能發展起來,孩子們不必遠離家鄉讀書,我們也不用四處打零工。”這些樸素的話語,承載著老百姓對美好生活最真實的期盼。
同學們發現,鎮區雖然公共服務相對集中,但仍面臨商業活力不足、優質就業崗位缺乏、對周邊村莊帶動能力有限等挑戰。

圖為走訪鎮區住戶合影
三、從課堂到田野,專業知識在鄉土中生根
本次調研不僅是一次社會實踐,更是一堂生動的“專業思政課”。同學們運用國土空間規劃“全域全要素”視角,實地勘察黃土高原水土治理與生態修復現場,理解“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深刻內涵。
他們分析鎮村體系結構,評估公服設施覆蓋短板,思考產業培育路徑,在實踐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現實問題緊密結合。“從前覺得規劃是圖紙上的事”,一名大三同學感慨道,“這一趟才明白,我們設計的不僅是空間,更是無數人的生活。”

圖為全體實踐隊員每日集中討論照
四、發現問題,更尋找答案
問題發現:不均衡的鎮區,差異化的生活
調研發現,曲子鎮內部發展存在明顯空間差異。邊緣區域基礎設施嚴重滯后:道路未硬化、缺乏照明,雨天后難以出行;生活污水地表橫流,嚴重影響環境衛生;部分居民尚未接通自來水,仍依賴井水或雨水。與此同時,居民經濟狀況與公共服務滿意度高度相關。一位81歲老奶奶依靠蔬菜大棚收入可觀,對生活十分滿意;而多名因病滯留的村民家庭則面臨就業受限、收入微薄的困境。
更值得關注的是,教育差異正在加劇社會分層。團隊發現,大學生多出現在經濟條件較好、父母從事體制內工作或經商的家庭;而經濟困難家庭子女多選擇早早外出打工,“代際貧困”現象令人憂慮。
尋找答案:韌性發展的多元路徑
面對困境,曲子鎮的出路在哪里?同學們基于調研提出以下思考:
基礎設施應實現“全域覆蓋”。尤其針對邊緣區域,亟需推進道路硬化、污水收集、自來水入戶等工程,縮小鎮內差距,保障基本民生。
教育振興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關鍵。建議通過提高待遇吸引優秀教師,加強對貧困家庭的教育補貼與政策支持,讓每一個孩子都不因經濟原因失去升學機會。
培育內生動力與引入外部資源需雙管齊下。在提升本地村民素質、改善鄉風的同時,也應積極引入適宜產業,開拓靈活就業渠道,增強小鎮人口吸引力與發展韌性。
青春思考:鄉鎮不應走向“塌陷”,而應走向“韌性”
調研雖短,思索尤深。同學們認識到,像曲子鎮這樣的傳統鄉鎮,雖面臨人口流失與收縮挑戰,但并不意味著必然“消亡”。相反,通過精準識別問題、分類施策幫扶、強化教育公平和基礎設施兜底,鄉鎮依然可以成為承載鄉民希望、實現可持續生活的韌性家園。
五、青春與鄉村,是一場雙向奔赴
“這次調研讓我真切體會到什么是‘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實踐團成員王同學說,“鄉村振興不是口號,而是每一個小鎮、每一個家庭的實際未來。”另一位李同學表示:“我們愿做城鄉之間的橋梁,讓更多地方被看見,讓更多需求被回應。”
曲子鎮只是起點,思考與實踐仍在延續。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鄉規劃學科將持續 關注西部城鄉發展,鼓勵更多學子深入基層、錘煉本領,為國家城鄉可持續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貢獻高校智慧與青春力量。
愿每一份年輕的熱望,都不被黃土掩埋;
愿每一次專業的探索,都能點亮一隅未來。

圖為曲子鎮風景照
隊伍專項:“智慧鄉村振興”專項
隊伍名稱:遷徙“Π”隊,扎根記異團隊
隊伍所屬院系:城市與環境學院
負責人姓名:唐書歌
聯系方式:130389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