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踐活動背景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老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團中央《關于開展2025年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要求,江蘇大學夢溪學院以“金暉助老·智享銀齡”為主題,于2025年8月15日至17日組織9名同學奔赴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象山街道養老中心,開展為期一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旨在通過“沉浸式”勞動服務、“走心式”情感陪伴、“菜單式”智能教學,把高校青年的專業優勢轉化為破解基層養老痛點的青春動能,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貢獻青春方案。
二、實踐活動內容
(一)初識:第一次見面,“紅馬甲”擦亮了老時光
8月15日清晨6:30,鎮江市還籠在薄霧里,9名志愿者已在學府路一號門前集結完畢,分為兩小組打車前往養老中心。
1. 衛生突擊——讓灰塵“開口說話”
沒有寒暄,沒有合影,隊員們套上紅馬甲直奔工具間。84歲的劉奶奶拄著拐杖跟在后面:“孩子們,慢點,別摔著。”
· 男生組負責戶外。庭院里的石凳長了一層青苔,男生們先用鏟子刮、再用鋼絲球蘸草酸,蹲在地上一點點摳。汗珠砸在石板上,濺起細小的水花,像一場無聲的對話。
· 女生組負責室內。二樓走廊的紗窗拆下來后,大家排成一條“人工流水線”:第一遍刷洗潔精,第二遍高壓水槍沖,第三遍陽光暴曬。82歲的王爺爺瞇著眼說:“這紗窗比我年紀都大,今天可算洗了個痛快澡。”
· 細節組最“磨人”。扶手縫隙、輪椅軸承、呼叫鈴按鈕……他們用棉簽、牙刷、酒精濕巾一寸寸“考古”。當灰塵被拭去,黃銅扶手露出原本的暖色,劉奶奶伸手摸了摸,笑得像孩子:“它年輕時候的樣子,又回來了。”
三個小時的高強度勞動后,中心護士長把志愿者們的背影拍成短視頻發到家屬群,配文:“孩子們把養老院擦得能照鏡子。”評論區瞬間刷屏:“謝謝大學生!”“我爹住這兒,放心!”
2. 破冰儀式——“你的名字,我來記住”
11:00,簡單的破冰儀式在陽光大廳舉行。28名志愿者依次上臺,用一句話介紹自己,再把親手寫的姓名貼貼在老人胸前。
老人們回贈的是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有穿軍裝的、有穿旗袍的、有在天安門廣場敬禮的……照片背面,他們用顫抖的筆跡寫下名字和年代。那一刻,時間的河忽然交匯,青春與白發在同一張紙上呼吸。
(二)熟悉:第二次握手,我們用故事把彼此填滿
“時光放映機”——聽他們講過去的故事
8月15日下午,志愿者們把老人推到葡萄架下,樹蔭篩出的光斑落在每個人的肩頭。
· 92歲的抗戰老兵周爺爺,從懷里掏出用紅布包著的勛章,一口氣講了三個小時:從臺兒莊戰役講到抗美援朝,講到戰友犧牲時,他忽然停住,抬頭看天:“今天太陽真好,他們要是也能曬到就好了。”
· 87歲的“鐵姑娘”李奶奶,曾是新中國第一批女拖拉機手。她粗糙的手掌在志愿者掌心畫圈:“那時候沒有方向盤助力,一天下來虎口全是血泡,可我心里痛快!”
· 81歲的失獨老人陳爺爺,把兒子的遺像抱在懷里,反復摩挲:“孩子,大學生哥哥姐姐來看你了……”講到情深處,他把臉埋進志愿者肩膀,淚水洇濕了那件紅馬甲。
(三)親密:第三次并肩,把陪伴寫進日常
棋牌室的午后
第二天下午,棋牌室的門一推開,笑聲便涌了出來。象棋盤上紅黑對壘,撲克牌里大小王翻飛。老人與志愿者隔著楚河漢界,也隔著七十年的光陰,卻在同一秒皺眉、同一瞬歡呼。勝負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棋盤中央那枚“卒”被年輕人輕輕推過河界時,老人眼底閃過的光——那光里寫著“被懂得”。
“指尖課堂”的黃昏
第三日上午,會議室投影亮起,大字版PPT鋪滿整面墻。志愿者蹲跪在老人身側,從調節字體、連接WiFi,講到掃碼掛號、視頻通話。有人把操作步驟抄在小本子,有人反復練習“按住說話”,直到微信對話框里第一次出現一條60秒的語音。當一名老人終于點開視頻,看見屏幕里遠在海外的孫子時,整個教室突然安靜,只剩電流輕微的沙沙聲。那一刻,時間像被按下暫停鍵,所有目光都落在這方寸屏幕——跨越山海的擁抱,被濃縮在7.9英寸的液晶里。
沒有人催促,沒有人走動。志愿者只是靜靜守在身旁,像守著一個易碎的夢。直到視頻掛斷,老人才長舒一口氣,把手機貼在胸口,輕輕說:“夠了,今天夠了。”聲音輕得像怕驚動幸福。
親密,原來不需要名字,也不需要宏大敘事。它只是午后棋牌室的一次落子,只是黃昏教室里一次成功的視頻連線,只是老人下意識把手機貼在胸口的小小動作。三天里,這樣的瞬間悄悄發生,又悄悄疊加,像夏夜的螢火,微弱卻長久地亮在記憶里。
三、活動感悟
短短一天,九件紅馬甲像九簇小火苗,在康養中心悄悄點燃又悄悄聚攏。我們原以為只是來“送服務”,卻在掃帚與抹布間、在棋盤與手機屏幕里,被一種緩慢而堅定的溫度輕輕覆住——原來灰塵被拭去時,浮躁也被拭去;原來一句“慢慢教,不著急”把彼此的焦慮同時按下暫停;原來當老人第一次用視頻看見遠方的家人,他們的淚光也在我們心里泛起同樣的漣漪。
歸程的大巴上,沒有人復盤流程、統計成果,大家只是安靜望著窗外倒退的樹影,像回放一部無聲電影:陽光落在被擦亮的扶手上,落在棋盤上那枚遲遲未落的“卒”,落在老人把手機貼在胸口的小小動作上。那一刻我們忽然明白,所謂“敬老”不是任務清單,而是一場雙向的照見——我們給了他們一天的熱鬧,他們給了我們一天之外的更長久的提醒:慢一點、蹲下來、伸出手,世界便不再只是趕路,而是同行。
一天很短,短到來不及把故事講完;一天又很長,長到足夠讓“陪伴”二字從此在九顆年輕的心里生根發芽。此后無論身處人潮洶涌的地鐵,還是深夜燈火通明的實驗室,只要想起那片被夕陽染紅的葡萄架,想起棋牌室里同時響起的嘆息與笑聲,我們就會在奔跑中悄悄放慢腳步——因為知道,有一種溫柔的力量,正從養老院的方向靜靜照過來,提醒著我們:別走散了,也別走太快。
四、結束語
一天很短,短到還沒記住每一條皺紋;一天又很長,長到足夠讓9顆年輕的心學會與歲月溫柔相擁。車子駛離養老院時,后視鏡里的身影越來越小,而“金暉助老”四個字卻在每個人心里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