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炎炎,一支名為“綠色轉型調研隊”的青年小隊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出發,風塵仆仆地踏上了前往湖南郴州的旅程。他們的目標是挖掘產業鏈協作、技術革新、資源利用中的“綠色減碳智慧”,深入調研傳統資源型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實戰經驗與發展路徑,為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注入青年智慧。
聚焦轉型關鍵,實地調研標桿企業 湖南郴州作為“中國有色金屬之鄉”,長期開采資源也帶來相應的環境問題。而在“雙碳”目標提出的背景下,有色金屬行業作為高耗能、高排放的重點領域,是落實“雙碳”目標的關鍵環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鼓勵學生們利用假期時間聚力科創,結合學科特色、專業優勢,深入了解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展形勢,探索推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路徑。
7月12日,團隊首先來到了郴州豐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剛一進門,隊員們就被整潔的廠區與現代化的設備吸引。在與管理層面對面交流時,車間主任如數家珍:“我們自主研發的‘含銦物料清潔生產技術’,讓廢渣回收率大幅提升到92%——以前被視作廢物的東西,如今成了寶。”他語氣中帶著自豪,“我們還投入三千萬元建成污水零排放系統,每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6.7噸。”從他的話中,隊員們仿佛親眼看見這家企業從傳統冶煉廠一步步蛻變成國家認可的環保基地。隊長曹朵感慨道:“沒想到變廢為寶能發揮這樣大的作用,即使是原先的廢渣,也能變成可利用的珍貴資源!”

圖為“綠色轉型調研隊”成員采訪郴州豐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車間主任。周奕婕 供圖
次日,隊員們戴上安全帽,真正走進生產一線。此外,團隊成員們還走進中控室,查看實時監測數據,觸摸設備感受控溫技術的精妙,并詳細記錄設備迭代帶來的效能提升。整個生產線環保設施踐行高標準,流水線井然有序,新設備泛著金屬光澤,幾乎聞不到異味。隊員汪詩晴隨即提問工人們:“想問問大家在設備升級后再進行工作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一位工人笑著回答說:“轉型之后,我們要干的活兒都不一樣了,因為環境好了很多,我們工作也更有勁了!”他還指了指身后的處理裝置,“現在我們連廢水都能循環利用,雖然貢獻不大,但也算是為環保出份力。”

圖為“綠色轉型調研隊”成員深入郴州豐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工廠駐地實地考察。周奕婕 供圖
7月14日,調研隊轉戰中石化郴州分公司。對接人帶領大家參觀時,指著一排光伏板說:“這些加油站頂上‘曬太陽’就能發電。”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油氣回收系統——近五百噸油氣被“抓”回來重新利用,全程接近零排放。還有雙層防滲油罐、泄漏監測系統,就像給大地系上“環保安全帶”。此外,他們推廣中水回用、污水循環,甚至把油站變成“花園”,植樹撿垃圾,履行企業公民的責任。聽聞此言,隊員于曉愉也表示:“生產流程的轉變和升級都需要很大的勇氣,中石化公司用這樣的果斷,踐行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也有利于他們未來做出相關的戰略抉擇。”團隊也在該企業進行了員工問卷調查,收集一線員工對于技術應用、投資感知、職責變化、福利調整以及轉型信心等方面的寶貴意見。“大家覺得好,才是真的好,”隊員周奕婕說道,“員工們對綠色轉型的支持是整個企業推進產業改革和技術創新的最大動力!”

圖為“綠色轉型調研隊”成員采訪中國石化郴州分公司管理人員。周奕婕 供圖
突破定性局限,凝練普適方案 此次社會調研實踐活動,團隊成員親身感受生產一線,同時深入工廠車間、中控室和廢水循環利用處理站等生產研發現場,通過實地觀察、詢問、記錄與分析,收集到一批有效反映綠色轉型實際進展的一手資料。多日沉浸式的實踐調研使團隊成員對現代傳統企業綠色轉型的具體實踐形成了更清晰準確的認識,同時更能體會到課堂理論在應對現實產業問題中的價值及自身知識結構的不足。目前,調研隊正系統整理材料,計劃撰寫一份基于實地調研、具備可行性和參考價值的“綠色轉型青年方案”,力求為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參考,為“雙碳”戰略目標的實現貢獻青年智慧。

圖為“綠色轉型調研隊”成員實地調研郴州豐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曹朵 供圖
(通訊員 于曉愉 周奕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