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青年學子傳承紅色基因、感悟強國力量、砥礪報國之志,2025年7月24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赴陜西富平“傳承紅色基因·賦能軍工報國”社會實踐團隊深入中國軍工科技主題展館,開展了一次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參觀學習與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聚焦百年軍工館、戶外重裝館、航天科技館三大展區,為團隊成員上了一堂生動的國防教育課、國情認知課和理想信念課。
第一站:百年軍工館——追尋紅色足跡,感悟精神之源
步入百年軍工館,厚重的歷史感瞬間感染了每位隊員。講解員通過珍貴的歷史圖片、文獻、復原場景及歲月留痕的實物展品,系統回顧了陜西軍工從革命烽火中誕生、于艱苦歲月里成長的壯闊歷程。實踐隊隊員們深刻體悟到了老一輩軍工人如何在極端困境下,堅守“把一切獻給黨”的忠誠信仰,憑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用簡陋工具和非凡智慧,為民族解放鑄造“鐵拳”的感人事跡。

圖為實踐隊隊員認真聽取講解
“目睹窯洞山溝誕生的武器,聆聽前輩克難故事,才真正讀懂了‘紅色基因’——那是對黨忠誠、為國奉獻、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精神血脈!” 團隊成員侯建動情分享。
第二站:戶外重裝館——直面鋼鐵脊梁,增強國防自信
移步戶外重裝館,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等大型現役裝備震撼矗立,似若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團隊成員近距離感受 “大國重器” 磅礴氣勢,觸摸裝甲,聆聽其捍衛主權領土的光輝事跡。講解員詳介裝備性能與維護國家安全的關鍵地位。
“站在裝備前,安全感與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它們是戰斗力象征,更是國家綜合實力、人民幸福的保障。強大的國防是發展的基石,和平是需要實力捍衛的!” 團隊成員馬旭陽感慨。

圖為實踐隊員們參觀戶外重型裝備區
第三站:航天科技館——仰望浩瀚星河,激發報國豪情
走進充滿未來感的航天科技館,團隊成員目光投向深邃宇宙。館內長征火箭模型、衛星等展品,生動展現中國航天從無到強的輝煌,訴說航天人攀高峰、圓飛天夢的歷程,使團隊成員深切感悟載人航天精神。
了解到航天技術服務國民經濟與生活時,實踐隊隊員們對科技報國內涵有了更廣闊理解。團隊成員趙子豪感慨:“從‘兩彈一星’到‘天宮’,航天每一次飛躍都讓人心潮澎湃,核心技術要握在自己手中,更堅定了學以報國、投身國家戰略的決心。”

圖為實踐隊員們學習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相關知識
實踐鑄魂:傳承紅色基因,賦能青春報國
參觀結束后,團隊在展館內舉行了“三下鄉”社會實踐專題交流會。成員們結合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踴躍發言。實踐隊一致認為,此次深入軍工科技主題展館的社會實踐,是一次深刻的尋根之旅、礪志之旅和筑夢之旅:1、在百年軍工館尋“根”:尋到了“紅色基因”的精神之根——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忠誠奉獻、為國擔當;2、在戶外重裝館強“魂”:鑄牢了國家安全意識和國防自信之魂,認識到強國必須強軍;3、在航天科技館筑“夢”:激發了科技報國的理想之夢,立志將個人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偉業。
指導老師張晟總結道:“此次‘三下鄉’活動選擇軍工科技主題展,意義非凡。它讓同學們跳出書本,在歷史和現實的交融中,深刻理解‘國之大者’,感受‘國之重器’,體悟‘國士精神’。希望你們將這次實踐收獲的寶貴精神財富,轉化為勤奮學習、錘煉本領、矢志報國的強大內驅力,讓‘紅色基因’真正在你們這代青年身上賡續傳承,為未來‘賦能軍工報國’、服務強國偉業打下堅實的思想和行動基礎。”
“傳承紅色基因·賦能軍工報國” 團隊的成員們莊嚴承諾: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定將不負時代,不負韶華。通過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實踐隊隊員們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明確了責任擔當。未來,將自覺傳承軍工先輩的紅色基因,胸懷“國之大者”,刻苦學習專業知識,全面提升綜合素養,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時刻準備著為鞏固國防、建設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供稿: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赴陜西富平“傳承紅色基因·賦能軍工報國”暑期社會實踐團 張晟 車明賢

圖為實踐隊員們在中國軍工科技主題展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