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時代的中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定成為推動鄉村發展振興的中堅力量。8月11日,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桃李成蹊隊開展了“情潤杏花,情韻入課堂”調研活動,以實際行動參與鄉村思政教育建設,探尋鄉村思政教育發展脈絡。
一片心,一段真摯的鄉情談
心系鄉土情,言傳思政音。上午10:00,桃李成蹊實踐隊于杏花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召開“協同聚力讓思政課在鄉村沃土綻放光彩——鄉村兒童思政教育吸引力提升”座談會,與傅志勇副書記、梁木泉委員、歐培秀副鎮長和陸家亮副鎮長開展深入交流。座談會上,隊員們就“杏花鎮兒童道德與法治課吸引力提升策略”的調研方向與階段性成果進行了系統匯報。隊員們通過詳實的數據、生動的案例,分析了當前杏花鎮鄉土思政教育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并向各位領導了解了更多鎮內教育情況,共同探討鄉土資源融入思政課的新路徑。
為推動杏花鎮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配合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戰略,杏花政府將謀劃成立“教育促進會”,將討論成果轉化成實際行動。該促進會將計劃采取“教育—獎勵循環機制”,推動教育資源整合,讓思政教育更加接地氣、冒熱氣、有生氣,真正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同時,會議還提到了杏花鎮“仁里文化”的潛力。如何建立“仁里協會”,更好挖掘、梳理、打造和傳播“仁里文化”,成了會議的重點研討對象。多措并舉活化利用鄉土資源,讓思政教育更加接地氣、冒熱氣、有生氣,引導青少年增進家鄉認同、樹立文化自信、涵養家國情懷,從而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輸送源源不斷的本土人才。
圖為實踐隊隊員與各位領導合影留念
一代人,一場深入的溫暖對話
尋訪老黨員,承志繪新篇。15:30,調研組隊員赴黨群服務中心開展思政資源調研并拜訪了老黨員,聆聽初心故事,汲取奮進力量。支委委員、村委委員陳森超在訪談中指出,“老黨員講的白話比較老,和年輕人交流分享有語言方面的障礙。老黨員年紀比較大,走動進行宣講也不方便。”強調了本地紅色教育面臨教育資源分散、語言代際障礙等問題。基于此,陳森超委員表達了“愿為青少年講述紅色故事”的強烈意愿。在與另一位老黨員的交談中,老黨員雖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鑠,回憶起崢嶸歲月,目光依然堅定。他們用最樸實的語言——“為人民服務”——詮釋了入黨的初心與一生堅守的信仰。這份歷經歲月洗禮而毫不動搖的忠誠,如同一次跨越時空的歷史鳴鐘,在每一位調研隊員的心湖中蕩起了層層波瀾,深刻感受到了理想信念的強大力量。
兩場訪談,既直面了當前杏花鎮鄉村思政教育中存在的資源整合不足、語言代際障礙等痛點,也揭示了其深厚的底蘊與獨特的優勢。老黨員的現身說法與務實思考,為優化鄉村思政資源開發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和真實依據。
圖為實踐隊隊員與老黨員進行訪談
數日勤,一卷鮮活的調研成果
總的來說,桃李成蹊隊已經進入了調研深化階段,通過對黨員群體的深度訪談,隊員們聆聽了飽含信仰力量的初心故事,收獲了珍貴的一線見解,這進一步為調研組提供了充足的資料參考。調研組也將充分消化吸收本次調研所凝聚的智慧與建議,優化后續研究路徑,在筑牢思想根基、發展鄉村思政教育的征程中一路前行,一路深耕。(通訊員:余沛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