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織夏韻,綠意滿山鄉,知識和歡笑正在杏花鎮悄然生長。8月7日,華南師范大學桃李成蹊實踐隊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風,開啟了第三天的暑期成長之旅。
“安全是孩子們成長的底線。”上午9:40,陳品馨老師以“尋找視頻中的‘安全警報’”為課堂導入點,開始了一堂生動的安全教育課。接著,陳品馨老師組織學生分組演繹不同的情境,讓學生們解決特定情境下遇到的困難。面對校園欺凌、地震、火災和網絡詐騙四大情境,學生們各顯神通,用自己的方式巧妙解決了各種難題。學生們表演完后,陳品馨老師對學生的演繹進行了肯定,并適時傳授了標準解決方案。本次課程結合危機干預理論,引導學生們在模擬危險情境中提升心理韌性,培養冷靜應對問題的思維模式,有助于學生增強自我保護能力,為健康成長構建堅實的安全屏障。
圖 1 陳品馨老師向學生強調安全的重要性
上午10:20,秉持著以體育人、實踐育人的理念,藝體組老師們帶領學生們復習昨日的健美操動作,開始了新一天的運動時光。經過反復練習,學生們的動作愈發熟練,從昨日的生澀到今日的主動展示,眼神中逐漸綻放出自信與快樂的光芒。教室里歡笑聲、加油聲此起彼伏,運動氛圍熱烈融洽。
圖 2 陳映彤老師帶領學生們做健美操
鍛煉結束,學生們迎來上午的最后一節課程,范佳榮老師以一個個妙趣橫生的燈謎導入課堂內容,課堂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漸入佳境。她引導著學生們穿越時空,領略一個個民俗節日和非遺文化的獨特風情,發現不同民俗背后共通的情感訴求,“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學生們心中悄然生根發芽。隨后,課程進入了最令人期待的手工環節——臉譜繪制。在范佳榮老師的一番詳細介紹后,學生們開始分組繪制臉譜。鮮艷的色彩在臉譜上肆意舞蹈,角色性格躍然紙上。學生們完全沉浸在創作的世界里,真切地感受到了每張臉譜所傳遞的獨一無二的情感。
圖 3 學生們正在繪制臉譜
下午3:00,為響應《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創新性發展號召,陳映彤老師為學生們帶來了竹編團扇制作課。陳映彤老師拿出一把竹編團扇輕輕揮舞,當學生們得知這是老師親手制作的團扇時,都不由得發出了由衷的贊嘆聲。接著,她講解和展示了竹編團扇的編織步驟,讓孩子們自主選擇不同顏色的竹篾,進行竹編團扇的制作。在老師和助教的悉心指導下,學生各自設計團扇樣式,依照心意排列竹篾。經過學生們對竹篾彎曲弧度、編織疏密等細節的精心處理,非遺技藝與青春創意發生激情碰撞,每一位小伙伴都將自己的想法與創意具化成了團扇的一部分,設計了一個個別出心裁的作品。本堂課深化了學生對于非遺手工藝品的理解和感悟,讓學生真正成為非遺竹編藝術創新性發展的生動踐行者。
圖 4 陳映彤老師和學生們的作品展示
“非遺”的傳承之路任重而道遠,每一堂課的進行,都是一次學生們與成蹊隊員的共同成長。成蹊隊以非遺傳承為紐帶,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戰略,不僅推動了“非遺”的創新性發展,更以青春之為點亮了鄉村振興的希望之光,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文化自覺與社會擔當。(通訊員:余沛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