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文盛書店悄然換新顏,為市民讀者帶來了別具一格的閱讀與消費體驗。這場令人驚喜的“煥新”背后,凝聚著大學生的智慧與汗水。他利用暑期社會實踐的機會,深度參與并主導了該書店的重新設計與裝修項目,以實際行動探索傳統(tǒng)書店在新時代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之路。

隨著網絡閱讀與線上購書的沖擊,傳統(tǒng)實體書店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文盛書店作為本地一家頗具影響力的老牌書店,也亟待通過空間重塑與體驗升級來吸引讀者,重塑價值。就讀于河南工業(yè)大學產品設計專業(yè)的胡珈彬同學,敏銳地捕捉到這一需求,結合自身專業(yè)知識與對文化傳播的熱忱,主動與書店接洽,提出了以“融合、體驗、智慧”為核心概念的改造方案,并獲得了書店負責人的大力支持。
實踐過程中,胡珈彬深入調研讀者需求、分析周邊文化業(yè)態(tài),將現代美學設計與書店原有文化氣質相結合。其設計方案不僅優(yōu)化了圖書分類與陳列動線,提升了空間利用率與讀者找尋書籍的便捷度,還大膽引入了“閱讀+文創(chuàng)”的復合型業(yè)態(tài)模式。他巧妙利用燈光、色彩與綠植營造靜謐而溫馨的閱讀氛圍,并規(guī)劃出多功能活動區(qū),為日后舉辦讀書沙龍、作者簽售、藝術展覽等活動預留了彈性空間,旨在將書店從單一的圖書賣場轉型為集閱讀、休閑、社交于一體的城市文化會客廳。
此外,他還積極為書店的數字化轉型出謀劃策,例如建議引入會員管理系統(tǒng)、線上線下互動營銷模式等,幫助傳統(tǒng)書店提升運營效率,拓寬服務邊界。
“這位同學帶來的不僅是新穎的設計理念,更有我們亟需的年輕視角和活力,”文盛書店王經理贊賞道,“他的實踐切實幫助我們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務讀者,尤其是年輕一代,讓書店在保留書香底蘊的同時,變得更時尚、更親切、更有吸引力。”

胡珈彬同學的暑期社會實踐,是當代大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服務社會、參與社會經濟文化建設的生動縮影。其探索為傳統(tǒng)書店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有益借鑒,也展現了青年一代的創(chuàng)造力與社會擔當,為炎炎夏日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書香與青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