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遵義會議召開90周年之際,“油脈傳薪火·紅色勘探行”社會實踐團隊踏上了遵義,開展了以腳步丈量信仰、以實踐淬煉真知的的實踐征途。在遵義的紅、綏陽的綠、產業的脈,巖層的褶皺與產業的脈搏之中,我們探尋紅色根脈、解碼大地奧秘、觸摸能源溫度,完成了一次精神鑄魂與專業礪能的深刻淬煉。
一、遵義紅:尋根鑄魂,熔鑄精神脊梁
遵義——這座見證中國革命偉大轉折的城市,實踐團循著先輩足跡開展實地研學,在紅色舊址中沉浸式感悟遵義會議精神的時代力量。
團隊沿遵義會議舊址、蘇維埃國家銀行舊址、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舊址、紅軍總政治部舊址、鄧小平住址至烈士陵園的路線,通過實地探訪、拍攝微視頻紀錄片等形式,讓紅色研學走深走實。在37平方米的遵義會議舊址會議室,隊員們觸摸歷史印記,體悟會議“力挽狂瀾”的“驚雷”之勢;在蘇維埃國家銀行舊址,感受革命時期誠信建設的“活水”之源;于警備司令部舊址,解讀嚴絲合縫的紀律“棋局”;在總政治部舊址,聆聽思想引領的“利劍”回響;駐足青年鄧小平曾居住的閣樓,凝視當年伏案工作的如豆燈光;登上紅軍山烈士陵園,仰望紀念碑與英烈墻,致敬永不熄滅的信仰火炬。

圖為團隊成員深入學習遵義會議精神
“每一處舊址都是立體的歷史教科書。”隊員們表示,這些紅色地標絕非冰冷磚石,而是燃燒的精神火種,生動詮釋著“堅定信念、堅持真理、獨立自主、團結統一”的遵義會議精神,為石油人所需的堅韌、執著與忠誠,注入“堅定信念、堅持真理、獨立自主、團結統一”的精神脊梁。
二、大地書:地心探秘,解碼自然密碼
從遵義紅色熱土轉戰黔北喀斯特秘境,團隊成員走進綏陽雙河洞,以大地為書、以實踐為筆,開啟一場解碼自然密碼的地心探秘之旅,讓課堂理論在實地考察中煥發鮮活生命力。
“腳下就是地質教科書!”在雙河洞飛拉達項目現場,隊員們沿近乎垂直的巖壁攀行,指尖掠過億萬年沉積的巖層紋理 —— 濕潤苔蘚藏著溶洞微生態的秘密,不同色澤與硬度的巖層標注著地質運動的時序,巖壁凹穴與褶皺則成為 “溶蝕作用”“構造擠壓”等課本概念的直觀注腳。攀爬過程中,“穩住,踩這里!”的相互提醒、及時伸出的援手,更讓團隊凝聚力轉化為共克險峰的實戰力量。

圖為團隊成員體驗飛拉達項目互幫互助場景
深入全長 437.1 公里的 “世界最長白云巖洞穴” 雙河洞內部,隊員們進一步探尋地心奧秘:林立的石筍如凝固的地質詩行,流淌的暗河似動態的時光畫卷,生動演繹著 “構造控制洞穴發育”的核心理論。當指尖觸碰到仍在緩慢生長的鐘乳石,隊員們更直觀地領悟到 “水是地質作用核心動力” 的科學真諦。
雙河洞的沉浸式研學,讓“喀斯特地貌”從抽象概念化為可觸可感的自然密碼。它啟示我們:地質人的雙眼,既要能洞察顯微鏡下的礦物晶體,更要能讀懂山河大地的壯闊史詩;雙腳,既要扎根實驗室,更要踏遍每一處蘊含奧秘的褶皺與斷層。
三、非遺韻:勞動實踐,觸摸文化根脈
實踐團隊在綏陽開展沉浸式文化研學,以品詩鄉文脈、踐農耕勞作、悟非遺匠心多元實踐觸摸文化根脈。隊員走進綏陽詩文化陳列館,在《遵義詩鈔》《綏陽八景》題詠等文物中追溯千年詩韻,聽講解感悟本土詩人的故土情懷,觸摸詩鄉文化脈動與家國情懷;走進農耕文化教育基地,通過“種子課”聯結生物遺傳學知識,下田采摘、土灶烹飪,在勞作與品嘗“勞動飯”中體悟糧食安全意義與“粒粒皆辛苦”的真諦。
團隊還深入綏陽空心面非遺制作現場,在傳承人指導下了解十四道制作工序,嘗試“上桿”關鍵環節,感受面條韌性與“毫厘定乾坤”的匠人境界,品嘗清湯空心面品味非遺溫度。此次實踐讓隊員明白,文化根脈藏于典籍技藝,更需躬身實踐延續,新時代青年當以敬畏與熱愛傳承創新,讓文脈與匠心煥發新光彩。在綏陽,我們走進非遺空心面工坊,體驗這項傳承百年的手工技藝,完成了一次勞動與文化的深度對話。


圖為團隊成員學習并體驗非遺手工空心面的制作
四、石油金:產教融合,感知能源脈動
實踐團以“校友領航”為紐帶,串聯紅色工運歷史與石油下游產業,在產教融合中深化對能源行業的認知,感知產業鏈末梢的民生溫度與責任擔當。
團隊隨2014級校友李宗原理走進長征與遵義工運展覽館,通過革命文物、歷史圖片與紅色故事,回溯長征時期遵義工運歷程,體悟革命先輩攻堅精神;訪談中,李宗原理結合自身成長經歷,分享研究生導師牛靜的培養心得,從專業學習、綜合能力鍛煉、職業規劃到人生選擇,為隊員送上“成長錦囊”,強調夯實基礎、關注前沿、扎根基層,以鐵人精神踐行家國情懷。
在三位在黔校友帶領下,團隊探訪遵義紅花崗區蘭海高速遵義服務區加油站——重慶入黔首個中石油站點。站長及校友詳解站點功能:作為石油產業鏈終端關鍵節點,既為過往車輛保障燃油供應、暢通交通運輸,又在儲油區嚴守安全環保規程,于便民服務站串聯百姓生活。從原油開采到終端加注的全鏈條拆解,讓隊員們深刻認識到:石油行業不僅是管道與設備的集合,更是服務民生、保障經濟的“溫暖紐帶”。

圖為加油站工作人員向團隊成員介紹加油站情況
紅為魂,理為基,行為證
此次實踐活動以紅鑄魂、以理賦能、以行踐諾,不僅是一次精神的淬煉、專業的礪練,更是一次成長的蛻變。未來,實踐團隊成員必將帶著這份紅色滋養與實踐收獲,在地質勘探的山河間、在能源保障的征程上,繼續以赤子之心傳承薪火,以專業之力破解難題,讓青春在服務國家能源安全的實踐中綻放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