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聚合力 民族同心譜新篇:河南城建學院學子“三下鄉”實踐綻放民族團結之花
平頂山8月3日電(通訊員 李華)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民族地區發展,河南城建學院測繪與城市空間信息學院“多彩民族夢之隊”暑期實踐團深入平頂山民族村寨與呼倫貝爾草原,開展“薪火傳鄉·民族情”主題實踐活動。青年學子與各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以專業所長服務地方,書寫了民族交融的生動篇章。
文化根脈:守護非遺技藝,激活傳統新生
在平頂山民族村寨,實踐團成立“民族文化調研小組”,走訪銀飾鍛造、傳統織錦、民族歌舞等非遺傳承人。72歲的哈尼族奶奶向隊員展示祖傳銀飾工具,講解紋樣背后的吉祥寓意。學子們用文字、影像記錄8項非遺技藝現狀,形成保護與活化建議書。 更將傳統元素注入現代生活:協助文化站數字化存檔民族服飾、古籍文獻30余件,設計“民族元素文創禮包”——紋樣躍上玩偶、帆布袋等日用品。“老祖宗的手藝變時尚了!”當地青年對文創樣品贊不絕口。
科技賦能:定位設備護羊群,草原地圖惠牧民
跨越千里奔赴呼倫貝爾草原,團隊在多民族聚居區展開科技幫扶。針對夏季羊群易走失難題,學子們發揮測繪專業特長,為5戶牧民安裝簡易衛星定位系統,并手繪標注水源、牧草分布的“草原生存地圖”。“山風帶著奶香,但牧民更需要健康守護。”隊員們組織義診,為30余位老人測量血壓,講解慢性病防治知識。為膝蓋不適的其其格額吉送上護膝藥品,并傳授按摩手法,暖心舉措贏得牧民連聲道謝。
心手相連:跨界聯歡傳情誼,青春誓言共筑夢
離別之際,一場草原“跨界聯歡會”拉近心靈:隊員教牧民用手機剪輯視頻,幫老人制作電子賽馬相冊;蒙族青年彈奏馬頭琴,漢語歌詞混著蒙語呼麥響徹草原。鏡頭定格下一張張燦爛笑——這是“中華民族一家親”最生動的注腳。“讓青春在服務民族地區發展中綻放絢麗之花。”實踐團指導老師強調,此行不僅是技藝傳承,更是傳遞民族團結的力量。學子們用腳步丈量土地,以專業助力發展,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青春澆灌下扎根生長。
民族同心,薪火永續。
當衛星定位守護草原羊群,當古老銀紋躍上現代帆布,當蒙漢歌聲交融于馬頭琴弦——青春實踐的力量,正悄然織就一幅民族交融、攜手振興的時代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