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鄉土踐初心,青春奮進報國情——“青禾逐夢”三下鄉社會實踐感悟
扎根鄉土踐初心,青春奮進報國情——“青禾逐夢”三下鄉社會實踐感悟
在暑期三下鄉當中我與隊員們一起扎進了新疆圖木舒克市四十四團二連以及周邊的地區。十多天的時間里,我們從對著策劃案反復修改,到頂著太陽跑遍田間社區;從清晨跟著連隊一起升國旗,到傍晚挨家挨戶做反詐宣傳——腳踩過泥土,手幫過農活,也聽過老人們的故事、見過孩子們的笑臉。這段“三下鄉”經歷,不僅僅是生動的實踐課,更是一堂撞進心里的“人生思政課”。
一、在勞動里,才懂鄉土的重量
7月6號那天,我們鉆進了蔬菜田中。正午的太陽很毒辣,是我們的衣衫都被汗水浸染,在田間勞作拔草的過程中,汗水順著下巴往下滴,砸在土里,這時候才真真切切明白,“粒粒皆辛苦”從來不是課本上的一句口號,是農民伯伯彎腰起身無數次的累,是土地里長出來的每顆糧食都藏著的難。
在7月13日我們前往圖木舒克市城郊的棉花地觀摩并學習了無人機噴藥——以前在課堂上聽老師講“科技興農、科技助農、科技強農”總覺得有點遠,可是看著無人機在棉田上空盤旋,均勻的灑下了農藥,讓我們隊員心中升起了這樣的想法:鄉村振興并不是喊喊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科技,一點點扎進土里,撐起來的希望。也更明白了,我們當代年輕人既要敢想遠方的“星空”,更得先踩穩腳下的“土地”。
二、用真心講的話,才傳得遠
這十多天里,我們舉辦了5場宣講,每一場都銘記我們的心里。“七七事變”舉行的的升旗儀式,風有點大,國旗飄得特別展,全場奏唱國歌,莊重嚴肅,抬頭看著國旗的升起,凝重肅穆,在我們隊員舉行的愛國主義宣講時我可以看到居民們眼里的光。
進入玫瑰苑社區進行反詐宣傳,一開始心里害怕活動成果不理想沒人參與,我們特意編了簡單的順口溜,以及三色識別法。沒想到有位阿姨聽完,當場掏出手機讓我們幫著下國家反詐APP,還轉頭幫助我們叫來更多的居民朋友,在那一刻我們明白了,不用過多華麗的話,只要捧著真心,就能把時代的聲音,傳入大家心里。
三、陪伴的溫度,是雙向的感動
團隊成員們去看望高齡老人時,75歲的老人班布爾·阿依古麗拉著志愿者的手說:“感謝你們能夠過來陪我們解解悶,讓我們能夠享受到人生中最后的溫情時光,我的孫子也和你們一樣大,也在上大學,看到你們就看到了我的孫子”。
在給孩子們開興趣課,教他們畫畫、唱歌、普及普通話、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有個小男孩在制作了一個手工國旗,還仰著頭跟我們的志愿者說:“姐姐,我以后也要和你們一樣,為我們祖國添磚加瓦。”
原來我們不只是來“服務”的。聽老人們講過去的事,像讀一本活的歷史書,知道了這片土地怎么從荒灘變成良田;陪孩子們玩的時候,看他們眼里的光,就像看到了這里的未來。我們給他們帶去陪伴,他們卻給了我們更珍貴的東西——對“責任”最樸素的理解。
四、走過后反思,才知道路往哪兒走
實踐結束那天,我們開了場總結會。看著手里記滿居民反饋意見的本子——有人說“希望你們明年還來”,有人提“下次可以多給孩子講講外面的世界”,心里又暖又沉。暖的是我們的付出真的有意義,沉的是突然意識到,社會實踐從來不是“走過場”。
它更像一座橋,一邊是我們這些在校園里的青年,一邊是最真實的基層;它也是一扇窗,讓我們把課本上學的理論,變成了幫居民做事的能力。這不是終點,是我們學著“青春報國”的起點——以后再想問題,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得多想想基層需要什么,我們能做什么。
結語
“青禾逐夢”,一開始只是我們的隊名,可走完這十多天,它成了我心里的一股勁兒。禾苗要扎進土里才能長高,我們年輕人,也得把腳踩進基層的泥土里,才能懂什么是真正的“家國”。
這段三下鄉的旅程,讓我們徹底明白:新時代的青年,讀萬卷書是本分,行萬里路更重要;心里裝著家國是初心,彎下腰去實踐才是真行動。往后不管是讀書還是做事,我都要帶著這份從圖木舒克土地上收獲的熱乎勁兒,把“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誓言,落到每一件實實在在的小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