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8月15日,青島農業大學“燭夢園光”實踐團在濟寧市魚臺縣開展“青春傳承齊魯文脈”暑期專項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磨礪意志品質,在服務中彰顯青春價值。
執筆繪鄉韻,丹青潤民心
鄉村文明建設不僅在于村容村貌改善,更是培育鄉風民風、傳承文化根脈、凝聚精神力量的關鍵舉措。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中,文明建設猶如一盞明燈,照亮農村發展的精神航道。“燭夢園光”實踐團將藝術創作與文明培育相結合,以墻繪為載體,讓文明新風“躍然墻上”,在魚臺縣吳集村,繪制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美德、“魚米之鄉”特色墻繪作品,不僅美化了環境,更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通俗易懂的標語,將“勤儉樸實”、“知足常樂”等文明理念可視化、藝術化。實踐團成員在創作過程中,深入挖掘當地文化特色,將農耕文明、民俗傳統與現代文明元素巧妙融合,使每面墻壁都成為會“說話”的文化景觀。
力行產業調研,解碼振興之道
青島農業大學“燭夢園光”實踐團深入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圍繞產業振興、文旅融合與鄉村文明建設開展實地調研。實踐隊員先后走訪魚臺食珍慧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夢里西支露營地、魚臺縣博物館和孝賢廣場,通過實地考察、座談交流與親身體驗,全面調研當地在鄉村振興中的創新實踐。在魚臺食珍慧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踐隊員重點考察特色農產品電商運營模式與區域品牌建設,深入了解現代農業產業鏈發展;在夢里西支露營地,隊員對鄉村旅游新業態開展調研,體驗鄉村休閑項目的運營模式;在魚臺縣博物館和孝賢廣場,隊員系統學習當地深厚的農耕文明與孝賢文化,探索傳統文化賦能鄉村振興路徑。
植語傳德馨,鄉風沐賢輝
為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讓魚臺地方傳統孝賢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光彩,青島農業大學“燭夢園光”實踐團在魚臺縣城西村成功舉辦“魚臺孝德映蘆花,賢風滋養稻米盈”孝賢文化與特色植物宣講活動,將傳統孝賢美德與本土植物利用學科專業知識相結合,以傳統孝賢故事“蘆衣順母”“孟母三遷”等事跡為主線,通過蘆花、萱草、槐樹、蓮、竹等植物的文化象征意義,展現魚臺深厚孝賢文化底蘊,闡釋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關系。
萌物傳鄉韻 巧思助振興
為以專業知識應用促進鄉村振興,提高魚臺特產品牌影響力和產品競爭力,實踐隊員深入挖掘“魚米之鄉”地域文化特色,以當地支柱產業“魚臺龍蝦”和“孝賢香米”為原型,創作出兼具文化內涵與潮流元素的擬人化IP形象“蝦仔”與“米寶”。在設計過程中,隊員巧妙融合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通過鮮亮活潑造型和故事性形象塑造,既保留住農產品核心特征,又賦予其鮮明個性魅力。這些IP形象設計工作展現了青年學子將專業創意轉化為服務鄉村振興的實際成果,為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注入青春動能,推動魚臺優質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