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新疆政法學院“理論驅動,國旗飛揚”三下鄉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走進圖木舒克市四十四團五連,通過紅歌傳唱、紅色教育宣講及知青館參觀等多樣活動,讓當地居民和小朋友深入了解革命歷史、兵團精神與知青故事,感悟先輩奮斗歷程,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實踐團以青春之力書寫賡續紅色精神的篇章,展現青年擔當。
出征啟航,奔赴使命 7月4日,新疆政法學院在美育中心舉行出征儀式。學校領導強調“三下鄉”活動的重要意義,鼓勵隊員們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指導教師詳解活動計劃與安全事項,為實踐筑牢基礎。隨后,各團隊滿懷熱情奔赴新疆各地。

圖為隊員們出征儀式時的集體合照。曹丹丹供圖
紅色課堂,浸潤童心 7月5日,實踐團在四十四團五連開展“紅色課堂,浸潤童心”系列愛國主題教育活動,以沉浸式體驗、互動式學習讓小朋友在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
隊員郝劉心普及國家安全知識,講解相關節日及學生維護方式,助孩子們認識其重要性;曹丹丹以“兵團精神,閃耀光芒”授課,闡述精神價值、分享堅守故事,引導小朋友在“看、聽、做、思”中深化對愛國主義的理解;次日,魏珍妮在“紅色微課”中講魏德友守邊事跡,“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引發共鳴;左旭開展“我的夢想”課堂,孩子們的夢想滿是家國熱愛。課后,大家用彩筆繪出白鴿、國旗等,現場歡聲笑語,拉近距離。

圖為隊員曹丹丹、郝劉心、魏珍妮講授紅色微課的場景。張婕供圖
旗幟引領,鑄魂立志 7月7日,實踐團身著警服、持禮賓槍,在四十四團五連舉行升旗儀式。晨曦中,擎旗手朱心悅與隊員護送五星紅旗入場,國歌奏響時國旗升起,連隊居民與小朋友駐足凝視,愛國之情油生。儀式后,隊長孫振翔安排警服與禮賓槍體驗,講解象征意義與知識,孩子們模仿軍人站姿、輕觸禮賓槍,滿是對責任與擔當的向往。活動以莊嚴儀式與沉浸式體驗,讓孩子們感受國旗神圣與軍警使命,播下守護家國的種子。

圖為隊員們在四十四團五連升旗時的場景。高羽迪供圖
紅歌傳情,故事育人 7月8日的紅歌傳唱環節,《歌唱祖國》旋律響起,孩子們跟著隊員李嘉蓉輕聲學唱,稚嫩嗓音滿是對祖國的純真熱愛,手中小紅旗與臉上五角星在歌聲中愈發鮮亮。隊員高羽迪鋪開國旗圖案,通過問答讓孩子們明白五星意義與尊重國家標志的分量;張婕以“陌生人給糖果”情景切入,在互動中助孩子們樹立自我保護意識。此外,李雨晴講劉胡蘭故事,杜昕昕聊身邊變化,孩子們紛紛表示“好好學習”“不浪費糧食”,讓人感受到愛國藏在日常細節中。

圖為小朋友們合唱紅歌以及回答問題時的場景。曹丹丹供圖
回望知青歲月,傳承奮斗精神 7月9日,在隊長孫振翔的帶領下,實踐團走進圖木舒克市知青館。館內泛黃的老照片、斑駁的勞動工具、飽含深情的書信手稿,訴說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知青們響應號召、扎根邊疆的熱血故事。在講解員引導下,隊員們了解到知青們克服艱苦環境、投身農業生產和邊疆建設的點滴,看到知青挑土筑渠、開墾荒地的場景復原時,不少隊員駐足良久,深切體會到“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勇于開拓”的知青精神。孫振翔表示,團隊將把知青精神融入實踐,為基層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參觀知青館后與講解員的集體合照。楊晨供圖
總結反思,聚力前行 7月10日,實踐團隊召開工作總結會議。隊長孫振翔全面分析前期工作,提出針對性意見與建議,隊員們逐一總結反省,為后續活動積累經驗。此次會議讓團隊明晰優劣、凝聚共識、明確方向,為高質量開展下一次活動奠定堅實基礎。

圖為本次“三下鄉”活動結束時實踐隊隊員的集體合照。曹丹丹供圖
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理論驅動,國旗飛揚”實踐團隊共舉辦文化宣講活動20余場,參與居民和兒童達200人次,嘉獎物資價值3000余元。活動核心是將紅色基因與法治理念融入孩子們心中,播撒愛黨愛國的種子,通過實際行動踐行初心,為孩子們帶來知識與歡樂,助力培養有理想、有擔當的新時代少年。未來,實踐團還將以更多方式傳播紅色知識與紅色精神,繼續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少年貢獻力量。(朱心悅 王雅莉 李嘉蓉 郝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