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響應學校 “培根鑄魂育時代新人,青春建功展實踐風采” 的三下鄉活動主題,7 月 23 日至 7 月 25 日,遼寧工業大學 “英雄錦州傳承隊” 走進遼寧省錦州市配水池戰斗遺址陳列館,開展為期三天的紅色實踐活動,通過實地探訪、交流學習、社區宣講,回望烽火遼沈歲月,傳承英雄忠魂,增強青年一代的歷史自覺與愛國情懷。
 實踐活動開展前,“英雄錦州傳承隊” 圍繞 “配水池戰斗歷史認知度” 設計調查問卷,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人群發放問卷 150 份,回收有效問卷 132 份。調查結果顯示:僅 32% 的受訪者對配水池戰斗歷史有清晰了解,58% 的受訪者 “聽說過但不了解細節”,10% 的受訪者 “從未聽說過”;從年齡分布看,60 歲以上群體因親歷或聽聞過戰爭年代故事,認知度相對較高,而 18-25 歲青年群體認知度較低;同時,超過 80% 的受訪者表示 “愿意通過參觀紅色遺址、聆聽紅色故事了解革命歷史”。
調研結果表明,當前部分人群對配水池戰斗這一重要紅色歷史事件的認知存在不足,青年群體的紅色歷史教育亟待加強。基于此,團隊確定 “實地參觀 + 故事宣講 + 新媒體傳播” 的實踐模式,旨在通過走進紅色遺址深入學習,再以多樣化形式傳播紅色故事,推動革命精神傳承。 
7 月 23 日上午,“英雄錦州傳承隊” 抵達配水池戰斗遺址陳列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開啟實踐之旅。走進主體陳列館,“烽火遼沈?激戰配水” 的主題展覽映入眼簾,館內 “戰前態勢” 展區通過地圖與文字,詳細介紹了遼沈戰役背景下配水池的戰略地位 —— 作為錦州城北的重要防御工事,這里是解放軍解放錦州的必經之地,戰略意義重大。
在 “英雄群像” 展區,講解員生動講述了 “獨膽英雄” 徐佩林的事跡:配水池戰斗中,徐佩林所在班負責攻打敵人火力點,面對密集炮火,他主動請纓繞后突襲,用手榴彈炸毀碉堡,為部隊掃清障礙,自己卻不幸負傷。“徐佩林戰士的勇敢不是偶然,而是革命信仰的支撐。” 講解員的話讓團隊成員姚瀚朋深受觸動:“以前在課本上學習英雄事跡,總覺得遙遠,現在才明白,他們也是普通人,卻因信仰變得無比強大。”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響應學校 “培根鑄魂育時代新人,青春建功展實踐風采” 的三下鄉活動主題,7 月 23 日至 7 月 25 日,遼寧工業大學 “英雄錦州傳承隊” 走進遼寧省錦州市配水池戰斗遺址陳列館,開展為期三天的紅色實踐活動,通過實地探訪、交流學習、社區宣講,回望烽火遼沈歲月,傳承英雄忠魂,增強青年一代的歷史自覺與愛國情懷。 
實踐活動開展前,“英雄錦州傳承隊” 圍繞 “配水池戰斗歷史認知度” 設計調查問卷,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人群發放問卷 150 份,回收有效問卷 132 份。調查結果顯示:僅 32% 的受訪者對配水池戰斗歷史有清晰了解,58% 的受訪者 “聽說過但不了解細節”,10% 的受訪者 “從未聽說過”;從年齡分布看,60 歲以上群體因親歷或聽聞過戰爭年代故事,認知度相對較高,而 18-25 歲青年群體認知度較低;同時,超過 80% 的受訪者表示 “愿意通過參觀紅色遺址、聆聽紅色故事了解革命歷史”。
調研結果表明,當前部分人群對配水池戰斗這一重要紅色歷史事件的認知存在不足,青年群體的紅色歷史教育亟待加強。基于此,團隊確定 “實地參觀 + 故事宣講 + 新媒體傳播” 的實踐模式,旨在通過走進紅色遺址深入學習,再以多樣化形式傳播紅色故事,推動革命精神傳承。 
7 月 23 日上午,“英雄錦州傳承隊” 抵達配水池戰斗遺址陳列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開啟實踐之旅。走進主體陳列館,“烽火遼沈?激戰配水” 的主題展覽映入眼簾,館內 “戰前態勢” 展區通過地圖與文字,詳細介紹了遼沈戰役背景下配水池的戰略地位 —— 作為錦州城北的重要防御工事,這里是解放軍解放錦州的必經之地,戰略意義重大。
在 “英雄群像” 展區,講解員生動講述了 “獨膽英雄” 徐佩林的事跡:配水池戰斗中,徐佩林所在班負責攻打敵人火力點,面對密集炮火,他主動請纓繞后突襲,用手榴彈炸毀碉堡,為部隊掃清障礙,自己卻不幸負傷。“徐佩林戰士的勇敢不是偶然,而是革命信仰的支撐。” 講解員的話讓團隊成員姚瀚朋深受觸動:“以前在課本上學習英雄事跡,總覺得遙遠,現在才明白,他們也是普通人,卻因信仰變得無比強大。”
圖為隊員在英雄像前學習時所拍攝的圖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寧忠鈺 供圖
 7 月 24 日,團隊前往戰斗遺址區參觀,斑駁的彈孔墻、殘留的戰壕工事,讓成員們直觀感受到戰斗的激烈。“這些彈孔是歷史的印記,每一個都在訴說戰士們的英勇。” 團隊成員阿力木?依明觸摸著彈孔墻說道。
圖為隊員參觀遺址時所拍攝的圖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寧忠鈺 供圖
 7 月 25 日,“英雄錦州傳承隊” 在配水池戰斗遺址陳列館內開展 “紅色研學深化行動”,圍繞前期參觀所學,分模塊進行歷史資料梳理、英雄事跡整理與實踐感悟總結,進一步深化對配水池戰斗歷史與革命精神的認知。團隊按照 “戰前背景”“戰斗歷程”“英雄故事”“精神內涵” 四個小組開展工作:“戰前背景組” 結合陳列館內的軍事地圖、歷史文獻,梳理配水池在遼沈戰役中的戰略價值,補充完善錦州攻堅戰的整體歷史脈絡,成員潘鄭宇帶領小組對照《東北野戰軍戰史》節選內容,核實配水池戰斗的時間節點、兵力部署等關鍵信息,確保歷史細節的準確性;“戰斗歷程組” 以陳列館內的戰斗日志、戰地通訊稿為基礎,還原配水池戰斗從發起進攻到攻克陣地的完整過程,成員宋慶陽將戰斗分為 “突破外圍”“爭奪核心”“鞏固陣地” 三個階段,繪制簡易戰斗流程圖,清晰呈現戰斗關鍵環節;“英雄故事組” 聚焦徐佩林、王玉山等戰斗英雄,整理他們的事跡細節,成員寧忠鈺通過館內展品(如英雄使用過的爆破筒、立功獎狀)與講解員補充的故事,挖掘英雄事跡中體現 “不怕犧牲、堅定信仰” 的細節,形成《配水池戰斗英雄事跡匯編》初稿;“精神內涵組” 結合前序參觀與交流所得,提煉配水池戰斗精神的核心要素,成員劉智臺表示:“從老兵的講述與英雄事跡中,我們能感受到‘信念堅定、勇于攻堅、團結協作’的精神,這正是配水池戰斗精神的核心,也是我們需要傳承的重點。
圖為隊員學習講解時所拍攝的圖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陳炫宇 供圖
圖為隊員學習講解時所拍攝的圖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寧忠鈺 供圖
圖為隊員學習講解時所拍攝的圖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陳炫宇 供圖
圖為活動結束隊員合影留念。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陳炫宇 供圖
此次配水池戰斗遺址實踐活動,讓 “英雄錦州傳承隊” 成員們近距離觸摸革命歷史,深刻感悟革命精神。團隊負責人陳炫宇表示:“通過這次實踐,我們不僅了解了配水池戰斗的歷史,更在精神上受到洗禮。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和平,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在學習中攻堅克難,在生活中勇擔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下一步,團隊將整理實踐資料形成實踐報告,在學校開展 “紅色實踐分享會”,向更多同學傳播配水池戰斗歷史與革命精神;同時,計劃持續運營新媒體賬號,發布更多紅色故事內容,帶動更多青年關注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一審編輯 姚瀚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