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潮玩市場的迅速崛起,Labubu作為泡泡瑪特旗下的熱門IP,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熱烈追捧。2025年8月,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144分之1實踐小分隊”針對Labubu潮玩的火爆現象展開問卷調研,揭開了這一亞文化符號背后的消費邏輯與經濟特征。
1.實踐準備
在調研啟動前,小分隊成員系統地學習了潮玩市場的相關知識,梳理了Labubu潮玩的發展歷程和市場現狀。他們根據研究目的設計了一份詳細的問卷,內容涵蓋消費者的年齡、購買動機、消費行為等多個方面。此外,團隊還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廣泛招募了調查對象,確保樣本的多樣性和代表性。
圖1-消費者對Labubu品牌爆火的認知差異
2.實踐過程
調研過程中,小分隊成員通過線上平臺發放問卷,并在西安交通大學周邊及一些潮玩店附近進行線下調研,邀請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填寫問卷。在調研過程中,隊員們耐心地向受訪者解釋調研目的和內容,確保他們能夠認真填寫問卷。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小分隊共收集到了167份有效問卷。
3.實踐結果
調研數據顯示,Z世代群體是Labubu消費的絕對主力,其中23-26歲群體占比達46.11%,19-22歲群體占比為34.73%。
圖2-不同年齡段消費者購買頻次
在消費行為方面,Labubu的“社交貨幣”屬性十分凸顯,57.49%的消費者通過社交媒體了解該產品,35.33%受朋友推薦影響。購買目的中,70.59%的消費者將其作為禮品,47.06%用于個人收藏,41.18%看重投資增值潛力。
圖3-Labubu受訪消費者購買目的
盲盒機制與隱藏款設計精準擊中年輕群體心理,58.82%的消費者偏好盲抽帶來的刺激感。隱藏款的稀缺性推動了二級市場溢價,Labubu的火爆折射出“情緒價值資本化”的新趨勢,消費者為拆盒快感、社群認同等心理動機支付溢價。然而,Labubu的商業化也暗藏隱憂,盲盒機制導致17.65%的消費者為集齊整套而重復購買,低收入群體存在超支風險。針對這些問題,小分隊建議推動建立官方鑒定與交易平臺,減少價格波動對消費者心理的沖擊,并通過案例宣傳“理性收藏”理念。幫助年輕人建立“消費能力與欲望匹配”的認知,讓潮玩真正成為豐富生活的點綴,而非心理負擔的來源。
圖4-受訪消費者購買形式偏好統計
總體而言,Labubu現象是Z世代在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中,通過消費構建自我認同、尋求情感慰藉的縮影。其火爆既展現了年輕群體的創造力與消費活力,也為品牌方與市場監管者提出了新命題—如何在滿足情感需求與引導理性消費之間找到平衡,成為潮玩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西安交通大學“144分之1實踐小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