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一場意義非凡的生態系統修復行動在四川都江堰拉開帷幕,這生動地體現了長江流域生態系統修復工作正以各種形式有序地開展著。
都江堰,這座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水利工程之城,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更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本次實踐活動聚焦長江流域生態系統修復行動旨在深入探索成都地區在長江大保護中的生態保護模式與法律保障機制,為長江流域生態系統修復貢獻法治力量與社會智慧,助力成都地區實現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共進。
活動伊始,小隊帶著收集整理好的資料以及問卷調查設計前往都江堰水利景區,實地參觀都江堰的魚嘴分水堤、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等主要水利工程設施,了解其工作原理、功能作用以及在長江流域水系調節中的關鍵地位。
隨后,該團隊來到了人民渠,又名“官渠堰”,有“巴蜀新春第一渠”之稱,是都江堰重要的擴灌工程之一。在這里,他們和相關負責人取得了聯系,相關部門負責人詳細介紹了修復行動的總體目標、具體任務和實施計劃。據悉,此次修復行動將圍繞水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等多個方面展開,力求實現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的全面改善。他還談到,在修復行動中,都江堰市將充分發揮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采取一系列創新性的治理措施。例如,通過構建生態廊道、恢復濕地功能、推廣綠色農業等方式,促進生態系統的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相結合。同時,還將加強環境監管和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類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確保修復行動取得實效。
行程緊湊,收獲豐碩。團隊成員在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法學與社工專業優勢,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待行動結束后能夠產出一份具有較高學術價值與實踐指導意義的調研報告,為長江大保護戰略實施貢獻青春和力量。隨著相關生態系統相關修復行動的開展,都江堰乃至整個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屆時,青山綠水將再次成為這片土地的最美底色,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生態產品和服務。
團隊名稱:法護長江生態隊
所屬高校:西南石油大學
負責人姓名:肖詩雨
指導老師姓名:邵梧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