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中國鄉村,方言是鄉愁的載體,而普通話則是連接未來的橋梁。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2025年7月7日,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語你同行”鄉村振興實踐隊奔赴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海子街鎮安山村,以“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為使命,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種子播撒在田野山間。他們用腳步丈量土地,用聲音傳遞文明,在方言與普通話的交織中,探尋文化傳承與時代發展的平衡點。這場跨越千里的語言之旅,既是青春的實踐,更是文化的深耕。
(圖供:團隊成員在村子里宣傳普通話 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師生供圖)
七月的驕陽如火般傾瀉在黔西北起伏的群山間,將安山村的鄉間小路鍍上一層灼熱的金輝。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語你同行"鄉村振興實踐隊的隊員們身著統一的淺藍色隊服,在烈日下形成一道流動的風景線。他們頭戴遮陽帽,額角沁出細密的汗珠,卻依然步伐堅定地行走在蜿蜒的村道上。隊首的隊員高擎著藍色隊旗,旗幟在熱風中獵獵作響,仿佛在訴說著青春的誓言。
隊員們穿行于質樸的鄉村建筑之間,白磚紅門的小屋與灰墻院落交替閃過,偶爾經過??吭诼愤叺募t色農用車。隊員們拿著小蜜蜂輪流宣傳推廣普通話,陽光將他們的身影拉得很長,投射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繪就了一幅青春奉獻的動人畫卷。
(圖供:隊員深入村民家中為村民宣傳普通話并邀請村民參與學習 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師生供圖)
烈日下,身著藍色隊服的隊員微微俯身,草帽的陰影遮不住她專注的目光。她手持手機,屏幕上顯示著精心制作的普通話教學課件,正耐心地向坐在凳子上的村民講解著。老人身著深色花紋上衣,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好奇的神情,時而點頭回應。"您看,這個發音要這樣..."隊員放慢語速示范著,又熱情地邀請道:"團隊成員下午在村委開展專門的教學活動,您有空一定要來參加??!"陽光透過樹葉的間隙灑落在兩人身上,勾勒出一幅溫馨的推普畫面。
(圖供:隊員深入村民家中為村民宣傳普通話并邀請村民參與學習 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師生供圖)
烈日當空,蟬鳴陣陣。實踐隊隊員正沿著鄉道宣傳時,幾位村民熱情地招手示意他們停下。"大學生,來喝口水歇歇!"坐在凳子上的村民招呼道。隊員們立即停下腳步,在樹蔭下與村民親切交談。身著藍色隊服的隊員為村民介紹:"我們在沙地窩窩準備了普通話趣味課堂,有兒歌、游戲,歡迎帶小朋友來參加!"村民們聽得認真,不時點頭回應。陽光透過樹葉,在紅磚墻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映照出一幅溫馨的推普畫面。
(圖供:團隊成員走訪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海子街鎮安山村村民路上 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師生供圖)
這些年輕的大學生用腳步丈量民情,丈量著這片土地的每一寸溫度;用語言搭建橋梁,搭建起城鄉之間的理解與信任。烈日下的藍色身影,成為這個夏天安山村最動人的風景。他們不僅帶來了標準普通話的推廣,更帶來了新時代青年對鄉村振興的熱忱與擔當。汗水浸濕的隊服上,"語你同行"四個字在陽光下閃閃發亮,見證著這場關于語言與文化的溫暖傳遞。
據團隊成員在村里走訪顯示,50歲以上的老人雖能聽懂普通話,卻仍習慣用方言交流;而20-30歲的鄉村旅游從業者已能流利使用普通話,但中年群體仍存在發音不準的問題。方言的根深蒂固與普通話的漸進滲透,勾勒出鄉村語言生態的復雜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