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的夜幕如墨,盧溝橋石獅傲立,與宛平城墻的彈痕共訴八十八載風雨。永定河畔柳絮輕揚,歷史的槍聲與新時代的跫音在此交織。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海子街鎮安山村,一場跨越時空的紅色記憶傳承正在醞釀。為銘記歷史,實踐隊將組織村民學唱紅色經典歌曲。
暮色四合,實踐隊隊員們在普通話教學場地上緊張而有序地布置普通話教學場地。他們架起教學白板,調試音響設備,將紅歌歌詞工整地謄寫在白板上。微涼的晚風拂過,吹動懸掛的橫幅輕輕飄揚,與遠處連綿的青山構成一幅動人的剪影。隊員們細心地擺放著塑料凳,仔細的檢查白板上的歌詞,確保即將開始的紅歌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場地中央,一面印有"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的藍色隊旗在燈光下格外醒目,吸引著三三兩兩前來圍觀的村民駐足觀望。
(圖供:村民們到教學場地學習紅色歌曲 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師生供圖)
夜幕下,教學場地亮起溫暖的燈光,村民們身著日常服裝與身著藍色隊服的實踐隊隊員們圍坐成圈。前排幾位年長者專注地看著歌詞,實踐隊隊員們身著藍色隊服站在身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臨時搭建的教學展板處。
實踐隊隊員以《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開場,通過逐句教唱的方式,幫助村民掌握標準普通話發音。當《保衛黃河》激昂的旋律響起,現場氣氛愈發熱烈,村民們自發打起節拍,渾厚的合唱聲回蕩在夏夜的村莊。教學過程中,實踐隊隊員特別注重將歌詞中的普通話發音要點與紅色文化內涵相結合,讓語言學習與愛國主義教育自然融合。
這場紅歌教學不僅是一次普通話實踐活動,更成為連接村民與青年學子、傳承紅色記憶的生動課堂。教學結束后,許多村民仍意猶未盡地哼唱著剛學會的旋律,紛紛表示這樣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讓他們受益匪淺。
(圖供:當過兵的村民自發為大家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師生供圖)
紅歌教學臨近尾聲時,一位老兵突然從觀眾席站起,挺拔的身姿在燈光下投下長長的剪影。他說他想為大家唱一首歌,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熟悉的旋律響起,老兵的眼角泛紅,那雙布滿歲月痕跡的手微微顫抖著。他挺直腰板,歌聲鏗鏘有力,每一個音符都飽含著對往昔崢嶸歲月的追憶,對戰友的深切思念,仿佛回到了當年的軍營歲月。引得其他村民紛紛挺直腰板,有人跟著節奏拍手,有人輕聲應和。實踐隊員們肅立聆聽,橫幅上"青春力量語你同行,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的字樣在夜風中輕輕搖曳,將這場跨越代際的紅色傳承定格成最動人的畫面。
(圖供:村里的黨員與實踐隊隊員合影留戀 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師生供圖)
教學結束后,實踐隊隊員與村里的老黨員們在夜色中留下珍貴的合影。身著淺藍色隊服的隊員們整齊地站在后排,臉上洋溢著青春的笑容;前排的老黨員們神情慈祥,其中一位手執彩繪草帽的老者格外引人注目,這是實踐隊隊員送給在教學過程中表現積極的村民的獎品。路燈柔和的光線灑在他們身上,遠處停靠的車輛和點點燈火為背景,勾勒出一幅新老兩代人攜手同心的溫馨畫面。這一刻,普通話推廣的薪火與紅色信仰的光芒交相輝映,見證著鄉村振興路上代代相傳的深情厚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