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為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踐行青年使命擔當,“青衿筑夢赤幟興村”鄉村振興實踐團深入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大荊鎮西峪村,開展為期10天的暑期社會實踐。通過深入發展、文化振興、精準幫扶、知識普及等多維度行動,團隊以青春力量助力鄉村發展,探索出一條“輸血”與“造血”并重的可持續幫扶路徑,獲當地政府與村民高度認可。
紅色熱土踐初心,青春力量破難題
西峪村作為商洛革命老區里不可或缺的區域,紅色文化底蘊延綿,但受限于人才外流、技術滯后等問題,留守兒童占比超40%,低保戶、五保戶家庭達80余戶,防汛壓力突出。實踐團立足村情,以“調研-實踐-反饋”閉環模式為抓手,結合會計學、計算機學、醫學等多學科優勢,設計低成本、可復制的幫扶項目:
深入發展:實踐團通過調研西峪村2025年“一年十件實事”活動計劃表,結合本村發展需求,提出以下三條建議并反饋至村委會;
文化振興:策劃“紅色故事會”邀請退役老兵講述革命故事,傳承紅色故事;
精準幫扶:調查村中低保戶、五保戶對象家庭,在村委會的幫助進行精準幫扶,開展“家暖行動”;
知識普及:開展防詐騙知識宣講和防汛安全知識、財務知識普及活動發放電信詐騙、宣傳單提升村民警惕性;
多維服務暖民心,四維模式見實效
以“多維服務暖民心,四維模式見實效”為指引,實踐團隊多管齊下開展幫扶工作:教育幫扶上,團隊精心開設語數英輔導班,關心呵護留守兒童,密切跟蹤學習進度。不僅如此,還為孩子們購置了嶄新的學習用品,用趣味課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知識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精準幫扶方面,團隊成員深入走訪孤寡老人與困難群體家庭,為他們送去生活食品、被褥套裝等物資,幫著打掃衛生、協助做飯,用實際行動傳遞溫暖。同時開展防詐騙宣講,提升老人生活質量。防汛治理中,團隊認真評估涵洞、河流隱患,協助疏通河道,通過“防溺水”“防汛安全知識”宣傳活動,筑牢鄉村平安防線。校地共建上,實踐團與西峪村村委會互贈錦旗,獲村委“鄉村振興突出貢獻團隊”榮譽證書,還收到大荊鎮政府感謝信,創新實踐獲高度評價,各方雙向互動凝聚起強大合力。
成效顯著獲認可,反思總結啟新程 實踐成果獲西峪村村委會及村民高度認可這讓我們備受鼓舞。在實踐過程中,團隊也進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反思總結,收獲了寶貴的經驗與啟示:
紅色文化延綿:挖掘本地資源,增強鄉村治理內生動力;
需求精準對接:物資幫扶與精神陪伴相結合,提升服務溫度;
跨專業協作:整合多學科優勢,提升服務專業性;
未來展望:青春接力續寫振興篇章 團隊計劃以此次實踐為起點,持續深化與西峪村的合作:
建立“校友+在校生+村民”的多元接力團隊,形成可持續的幫扶模式,為鄉村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聯合社會公益組織,擴大特殊困難群體幫扶覆蓋面;
探索“鄉村振興+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為鄉村治理注入持久動能。
“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實踐團成員以行動詮釋青春擔當,未來將繼續以赤子之心扎根鄉村,書寫無愧于時代的振興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