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鄉村農業高質量發展,近日,北京林業大學工學院“智眸青鋒”實踐團赴北京市延慶區張山營鎮,開展智慧農業專題實踐活動。團隊通過校地座談、田間勘測、農戶訪談等多元形式,以專業力量探尋科技落地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校地座談謀良策,錨定技術落地痛點
實踐團抵達后,首站與張山營鎮黨委組織委員及后黑龍廟村、東門營村、辛家堡村黨支部書記開展智慧農業專題座談。會上,指導老師詳細介紹智能識別激光除草機器人的結構設計,以及設備在降低人工成本、提升除草效率方面的優勢。
圖為實踐團和張山營鎮開展“智慧農業”座談會 曾德銘供圖
田間勘測獲數據,解碼農業生產難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團赴辛家堡村水稻田、玉米地及東門營村旱稻田,采用科學方法開展田間勘測。同時,團隊同步采集土壤樣本、測量葉片遮擋率與塵土覆蓋度,進一步印證了激光除草機器人“本地化適配”的必要性,為技術優化提供了現實依據。
圖為實踐團在旱稻田中調研雜草種類 曾德銘供圖
農戶訪談聽心聲,產業參觀悟振興
在田間地頭與農家院落,隊員們以拉家常的方式開展農戶訪談,圍繞農業機械化普及率等內容細致交流。截至實踐結束,團隊累計走訪農戶 40 余戶。實踐團還參觀東門營村自建面粉廠,了解“無添加健康面粉”帶動村民增收的模式,深刻認識到“智能技術提質 + 特色產業造血”的鄉村振興雙路徑。
圖為實踐團詢問農戶有關問題 曾德銘供圖
此次實踐,“智眸青鋒”實踐團用腳步丈量土地、用數據回應需求,搭建起校地協同的溝通橋梁。團隊將持續優化調研成果,推動技術與需求精準對接,讓科技之光照亮更多鄉村田野,為鄉村振興貢獻北林智慧與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