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智匯新港”實踐隊成員分赴太原、大連兩地,走進博物館與歷史遺址,從晉商文化、抗戰歷史到海防記憶、移民開拓史,在多元歷史場景中挖掘精神內涵,深化對家國情懷的理解。
一、太原晉商博物院:傳承晉商精神,弘揚抗戰文化 實踐隊成員吳少碩赴太原晉商博物院(督軍府舊址)開展實踐。這座依托督軍府舊址建成的博物館,集文物古建、園林景觀與展覽展示于一體,設有“天下晉商”與“熱血山河——山西軍民抗戰史”兩大基本陳列,成為展現晉商文化與抗戰歷史的重要窗口。
在“天下晉商”展區,吳少碩通過展示晉商貿易路線的地圖、體現“誠實守信、開拓進取”精神的實物展陳,深刻感受晉商縱橫天下的商業智慧與“經世濟民”的商業理念。從晉商的經營之道到民族擔當,他看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精神力量。而在“熱血山河”抗戰歷史展區,閻錫山致毛澤東的“愿與先生同赴國難”回信、根據地的織布機、八路軍百團大戰示意圖、“英雄父子”牌匾等展品,生動再現山西軍民在抗戰中的浴血奮戰與英勇不屈,展現全民族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的偉大精神。
此外,展館內陳列的蘇聯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資料,也讓他認識到抗戰是世界正義力量共同奮斗的重要組成部分。吳少碩表示,晉商精神與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將在學習生活中傳承發揚。
二、大連旅順:從海防到邊關,讀懂近代中國百年變遷 2025年8月20日,實踐隊成員赴大連市旅順口區,以“以海為門、以史為軸、以人為本”為主線,串聯潛艇博物館、日俄監獄舊址博物館、闖關東影視基地與旅順博物館四大實踐點,通過問題導向式調研與情景化沉浸學習,系統體悟近現代中國的百年變遷。
抵達旅順后,實踐成員首先走進位于黃金山海濱的潛艇博物館,圍繞“海洋強國與現代海防”開展研學。館區以國產033型退役潛艇為核心實物,配套潛艇文化展示大樓與模擬巡航體驗展項,集中呈現中國與世界潛艇發展脈絡及海防科技變革。成員們走進艇艙,細致梳理艇體結構、動力與聲隱身等知識點,將專業認知與國防教育深度結合,直觀感受我國海防力量的發展進步。
旅順日俄監獄舊址博物館,這座由俄國1902年始建、1907年日本擴建的監獄,圍墻內外占地數十萬平方米,曾關押中朝等國反戰和平人士,是近代列強侵略與殖民統治的鐵證。成員們沿“押解通道—獄室—工場—禁閉室—絞刑架遺址”路線參觀,結合口述史材料,深刻認識到近代以來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頑強奮斗的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也更加明白青年一代傳承紅色基因的責任。
午后,實踐隊員奔赴闖關東影視基地,聚焦“遷徙與邊疆開發”的社會史視角。景區始建于2008年,集東北民俗展示、影視拍攝體驗、傳統文化交流與愛國主義教育于一體。實踐成員通過沉浸式情景任務,完成“遷徙路線再現—基層社會治理重構—區域產業結構變遷”三段式觀察,理解“闖”不僅是特殊年代的生存術,更是中華民族堅韌不屈、開拓進取的民族性格與時代精神的體現。
研學的最后一站,實踐隊員走進旅順博物館。創建于1917年的旅順博物館,是東北地區最早的博物館之一,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建筑本身便承載著百年城市風云。常設展涵蓋鼻煙壺、琺瑯、古錢幣、古陶瓷、新疆文物及著名木乃伊等專題,展示從區域史到世界文明的多元譜系,為“口岸—帝國—貿易—技術—文化”提供跨時空對照的物證支撐。
實踐成員表示,旅順如同一部立體的近代史教科書:海防科技的迭代、殖民遺存的沉痛、移民開拓的艱辛、文明互鑒的深遠,交織出“國家—社會—個人”命運共同體的歷史紋理,也讓他們對時代擔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