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活動背景
為積極響應“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在實踐中培養青年對社會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7月1日,機電工程學院前往南充市福利中心開展實踐活動,為這里的特殊青年帶來了溫暖與歡樂。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實際行動關注社會特殊群體,為他們送去社會的關懷與鼓勵。
02 活動片段
活動當天,志愿者們一早就帶著精心準備的禮物來到福利中心,剛走進活動室,志愿者們就主動和青年們打招呼聊天,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和興趣愛好。同時開展提前準備好的活動,包括武術表演,唱歌教導等,個別興致昂揚的青年與志愿者一同打武術長拳、唱歌、做操,一些志愿者則耐心傾聽青年們的故事,亦或者為青年們講述自己的故事,歌聲笑聲在院中久久回蕩。
除了互動交流和文藝表演,志愿者們還協助福利院工作人員開展了一系列力所能及的工作。有的幫助整理青年們的房間,將書籍擺放整齊,把窗戶擦拭干凈;有的陪行動不便的青年到院子里曬太陽、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還有的則和青年們一起做手工,在志愿者的指導下,大家用彩色的卡紙剪出了各種可愛的圖案,一件件充滿創意的作品在歡聲笑語中誕生。
03 人員評價
福利院的一位青年小梅激動地說:“每次志愿者哥哥姐姐們來,我們都特別開心,他們就像親人一樣陪我們玩,給我們講外面的新鮮事,讓我們覺得特別溫暖。”
福利院工作人員對志愿者們的活動表示肯定“特殊青年群體需要更多的關注和理解,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善意,同時也呼吁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務中來,用實際行動為他們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04 展望未來
此次看望活動在溫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志愿者們用真誠與熱情傳遞了愛心。不僅為特困青年帶去了陪伴與支持,讓特困青年們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濃濃暖意,更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特殊群體的需求遠不止物質幫扶,更在于精神尊重與發展機會。解決特殊群體的困境,需要專業的服務、多元的協作與長期的堅持。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應從“給予者”轉變為“同行者”,用平等的目光、包容的心態,為殘障青年搭建融入社會的橋梁,讓每個生命都能在尊重與理解中綻放光彩。在未來,這樣的志愿服務活動還將持續開展,讓愛心接力不斷傳遞。
(文/郝正杰 圖/黃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