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基層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響應“建設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推動書香中國建設”的號召,近日,山東師范大學“燈塔領航”實踐隊走進山東省東營市、青島市,開展為期12天的“燈塔書屋”調研實踐活動。隊員們探訪多個代表性“燈塔書屋”,總結創新建設模式,感悟到紅色教育陣地創新化建設對補足精神之“鈣”的重要作用,為紅色知識學習新平臺發展貢獻青春智慧。
普適性建設,為大眾開窗口
教育開新,思路向新。教育不局限于黨員,紅色光芒耀及大眾。7月24日上午,實踐隊首站來到東營市東營區辛悅集“燈塔書屋”。在負責人的帶領下,隊員們參觀書屋設施,與工作人員深入座談,解鎖“燈塔書屋+城市書房”“黨政思想宣傳+書香城市風采”的融合發展模式。
辛悅集“燈塔書屋”選址公園中心,周邊輻射多個社區,成為居民交流議事的“紅色沙龍”。“這里常能聚集社區老黨員,大家為市政建設、區域發展建言獻策,書屋成了連接黨群的‘連心橋’。”負責人趙童介紹道。隊員們親身體驗書屋智能借還系統,感受數字化服務為群眾帶來的便利,更看到書屋整合思政力量、文化資源的創新路徑——它不僅是公共文化空間,更是基層紅色教育的鮮活載體。
圖片為隊員們對照社區沙盤圖討論“燈塔書屋”的選址
青年化導向,為學生建平臺
紅色教育需貼近青年,更需激活青春力量,攜手高校、貼近學生。7月26日,實踐隊走進東營區青華社區“燈塔書屋”,探索“校社聯動”的青春實踐模式。
在負責人引導下,隊員們了解到書屋除為黨員提供學習陣地外,更與周邊高校深度合作:開放自習室供學生研學,設置公益性社會實踐崗位吸納大學生志愿者。“高校學生的加入讓書屋更有活力,獨屬于青年人的新想法也加強了我們的社區治理。”負責人笑著說?,F場,隊員們看到大學生志愿者正協助整理書籍、籌備活動,親身感受到“青春血液”為紅色陣地注入的蓬勃生機。此外,書屋常態化開展親子讀書會、兒童藝術培訓、特色活動“螢火蟲學堂”等,讓紅色文化如春雨潤物般悄然在小朋友心中傳承。
圖片為負責人為隊員們講解書屋的基本情況
老齡化關懷,為居民辦實事
“紅色陣地既要傳思想,更要暖人心。”7月27日下午,實踐隊在東營區玉蘭社區“燈塔書屋”的調研中,深刻體會到這一理念。作為融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復合型陣地,這里的每一項活動都透著對居民的細致關懷。
座談會上,負責人介紹:書屋邀請老黨員、百姓宣講員講述紅色故事,讓青少年在聆聽中傳承初心;創新推出志愿服務積分兌換機制,更好地實現公共服務規范化與標準化運行;針對退休居民開設香囊制作、插花等手工課,還提供鉤織、手機貼膜等便民服務。隊員們參與體驗了社區特色紅色編織活動,指尖翻飛間,感受到書屋用“趣味+內涵”吸引居民參與的巧思,讓紅色教育在心貼心的服務中自然浸潤。實踐團成員紀翔感慨道:“真的只有親身實踐過,才知道社區以“燈塔書屋”為根基可以這么好的實現黨建引領這個大目標。”
圖片為隊員們參與體驗社區特色紅色編織活動
多樣化運營,變創新為常態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8月2日,實踐隊來到東營區史口鎮“燈塔書屋”,探尋紅色教育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實踐密碼。
作為東營市人大代表活動小組基層聯系點,史口鎮“燈塔書屋”藏書近5000冊,以“黨建宣傳+圖書借閱”為核心,圖書選擇緊扣群眾需求與鄉村實際。書屋劃分知識階梯、閱讀沙龍、國學講堂等功能區,更開設網上聽書板塊,讓“墨香”觸達更多村民。隊員們參與了“經典閱讀 書香人大”讀書活動,看到村民們在書中汲取知識的專注神情,深刻理解負責人所說的“書屋不僅是看書的地方,更是讓鄉親們長本領、富腦袋的‘充電站’”。這里的多樣化運營,正讓紅色文化與鄉村發展同頻共振。
圖片為隊員們與史口鎮“燈塔書屋”負責人的合影
此次實踐中,隊員們開展七場采訪座談、九次參觀調研,足跡遍布城市社區與鄉村田間。從“黨群連心”的社區書屋到 “賦能鄉村”的田間“燈塔”,隊員們深刻感悟到“燈塔書屋”作為紅色教育創新陣地的價值——它以書香為媒,讓紅色信仰扎根基層;以服務為橋,讓文化惠民落到實處。
未來,實踐隊將持續深耕調研,把實踐所得轉化為建設建議,讓“燈塔”常亮、書卷常開,為紅色文化傳承與書香中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學校:山東師范大學
團隊:“燈塔領航”實踐隊
文章作者:于鳴寰
攝影人員:孫藝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