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啟幕,暑意漸濃。為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南京工程學院的學子正式啟動2025年暑期實踐志愿活動,將以志愿之名赴一場青春之約,用實際行動書寫責任與擔當。
志愿服務是踐行社會責任的生動載體,更是青年成長的“第二課堂”。
今年暑期,青衿尋脈團的各位雖分別他處,但都共同努力,聯合社區、鄉村、公益機構等多方力量,完成自己的志愿活動。興化市安豐鎮祁威村、天津市寶坻區光榮院,都有著該團隊的身影。
一些同學在學校的考研機構參與暑期志愿服務,一些同學在當地展開了社會服務,但該團隊都關注到了一個社會問題——“老人問題”。
不論是前往村委會的施同學,還是前往光榮院的宋同學,都在參與志愿時關注了老人。他們走進養老院或老人的家中,陪伴老人,幫助老人,盡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如聊天,打掃衛生,整理房間,倒垃圾等。這些雖是小事,卻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老人們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細節回憶01
在剛進入養老院的時候,青衿尋脈團的各位先與門衛王大爺進行了交流。可能是來的比較急,沒有先打招呼,王大爺看到他們這群人的時候有些緊張,可能以為是遇到了壞人。當時的情景現在還歷歷在目。“你們是來干什么的?”王大爺中氣十足的問到,眼睛死死盯著他們,似乎隨時都能喊人來。學生們也被嚇了一跳,不過很快便笑著解釋“大爺,我們是來做志愿服務的,不是壞人。”王大爺上下打量了一下,發現并無惡意,便推過一本有些泛黃的登記簿“來,先登記一下。姓名、電話、來訪事由,都寫上。”登記的時候,與王大爺也是相聊甚歡。王大爺還笑著跟我們講,他以前是多么壯實,多么厲害的,就算現在的養老院也一樣厲害。
細節回憶02
正在養老院里打掃衛生的同時,青衿尋脈團的各位又遇到了剛回來的李大爺。看著李大爺拿著拐杖顫顫巍巍的走。他們立刻上前。“大爺你沒事吧?需要我們的幫助嗎?”李大爺剛想拒絕,但看到這樣清澈熱忱的眼神,便答應了下來。于是他們便一起送李大爺回了房間。在回去的路上,他們相互交流。從小事談到大事,從一開始的詢問姓名后面的談論生活。這位大爺好像是很長時間沒有看到年輕人了,和他們可以說是談天說地。到了房間,李大爺看著他們說道。“多謝了,小同志們。”不知道這一聲謝謝是對幫忙攙扶的感謝還是對聊天的感謝,也許都有吧。
細節回憶03
在他們正準備前往張奶奶的房間打掃衛生時,路上遇到了一位推著輪椅的劉爺爺。對于幫助老人青衿尋脈團的各位一向是義不容辭的。很快,仝同學,便主動請纓要去幫忙劉爺爺一起搬送。
至于為什么推的是輪椅?誰知道呢?不過在運送的過程中,仝同學也得知劉爺爺,是一個人住在這里。他對于我們的來到也可以說是非常欣喜,甚至邀請仝同學去他家里坐一坐。不過想到還要去幫忙打掃衛生,也可能是出于羞澀的原因,仝同學也是很快拒絕了。
其實老人們要的不多,不過是有人愿意坐下來聽他們說說話,愿意扶著他們走幾步,愿意記得他們年輕時的故事。這份關愛,不用轟轟烈烈,就藏在打掃衛生的耐心里,藏在攙扶的溫度里,藏在一句“我聽您說”的認真里——就像陽光落在身上,不灼人,卻足夠暖。
關愛老人,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一個溫暖的微笑,一次耐心的傾聽,一次順手的幫忙,都是在他們生命的秋日里點燃一盞溫暖的燈。每個人都會老去,今天我們付出的每一分善意,都是在為未來的自己播種溫柔。從身邊小事開始行動吧,你會發現那份回饋心靈的溫暖,遠超你的想象。
這個暑期,青衿尋脈團用腳步丈量責任,用行動傳遞溫暖,在教育幫扶、社區共建、敬老關懷中踐行了志愿精神。盡管存在細節不足,但每一份付出都收獲了真誠的笑容。未來,他們將總結經驗,優化服務流程,努力做出更好的成績,用青春力量為社會添暖增光。
實踐感悟 青春的意義在于奉獻,成長的價值在于擔當。這個夏天,讓我們告別“宅家模式”,走進社區、走進鄉村、走進需要幫助的角落,用志愿行動為青春添彩,用實際付出為社會貢獻力量。期待每一位學子都能在暑期實踐中收獲成長,讓志愿精神在盛夏里綻放最美芳華。
---------仝子賢
實踐的意義從不在“完成多少任務”,而在那些打破預設的相遇里——你會發現,哪怕只是很小的一件事,都在悄悄給彼此的夏天,留下一點不一樣的重量。
---------田琮舜
這段經歷讓我明白,無論在哪個領域,“理解需求”和“踏實做事”都是核心。我真切感受到:我們的工作或許微小,但連接著無數人的夢想。這種“被需要”的價值感,大概就是社會實踐最珍貴的收獲吧。
---------宋翔
這段志愿經歷,讓我學會了俯下身聽、沉下心做。往后再看“鄉村”二字,眼里不再只有田野和炊煙,還有那些在村委會的屋檐下,用真心換真心的普通人,和他們守護的、熱氣騰騰的生活。
--------施宇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