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河南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童心繪夢、藝彩紛呈”鄉村支教團到洛陽市孟津區小浪底鎮中心小學,開展暑期支教活動。該團隊通過美術、音樂等課程把專業的藝術教育帶到鄉村學校,為鄉村兒童提供了解學習藝術的平臺,幫助鄉村兒童開闊藝術眼界,促進鄉村兒童全面發展。
藝術課堂:音繪交織,藝夢同筑
步入小浪底鎮中心小學的課堂,藝術的種子正悄然破土,綻放出斑斕的色彩。支教團成員們充分發揮自身藝術專長,精心打造了一系列豐富多元、寓教于樂的藝術課程。
在音樂課堂里,流淌著愛與美的旋律。支教團成員們精心挑選了《蟲兒飛》、《萱草花》、《聲聲慢》、《外婆的澎湖灣》這四首風格迥異、易于傳唱的歌曲,開啟孩子們感受音樂魅力的大門,課堂上,稚嫩的童聲在教室里回響,看著孩子們從羞澀不敢開口,到自信地放聲歌唱,成員們倍感欣慰。
支教團成員在教授小學生唱歌。蔡錦源 供圖
美術課堂則是一片色彩與想象的海洋。孩子們手握畫筆,在支教團隊的引導下描繪臉譜、創作簡筆畫,創新性地運用粘土制作麥田主題畫作。畫筆在紙上沙沙作響,粘土在指尖變換形狀,映襯著一張張專注的小臉,藝術的種子在這片沃土生根發芽。小學生們在進行繪畫創作。蔡錦源 供圖
心愿漂流:童夢啟航,連接未來
一場特別策劃的“書寫愿望漂流瓶”活動,為孩子們搭建了一個傾訴夢想、展望未來的平臺。在支教團成員的鼓勵下,孩子們鄭重地在彩色紙條上寫下心中純真的希冀,每一個稚嫩的筆跡,都承載著沉甸甸的童真夢想,小小的瓶子里,盛滿了孩子們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語言筑橋:字正腔圓,聯通世界
支教團深知,在信息時代,標準的普通話不僅是溝通的橋梁,更是鄉村孩子汲取知識、接觸前沿信息、融入更廣闊社會的重要工具。小浪底鎮中心小學的課堂,正是推廣普通話的珍貴沃土。他們將普通話教學巧妙融入日常互動之中,耐心引導、積極鼓勵,幫助孩子們克服方言習慣,講好普通話。
安全護航:生命至上,守望假期
暑假期間,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支教團特別策劃并開展了系列安全教育課堂,聚焦鄉村兒童假期常見風險點,涵蓋防溺水、防火、安全用電、人身安全防護以及交通安全等關鍵領域。通過情景模擬、知識競答等互動形式,引導孩子們識別危險、掌握基本的自救與應急避險技能。例如,在防溺水課程中,模擬落水場景,示范科學救援方法,教導孩子們如何正確呼救、利用身邊物品(如空水瓶、長樹枝)進行自救或互救,強調“見義智為”而非盲目施救。這些活動有效提升了孩子們的安全防護意識。
支教團同學在給小學生們強調安全問題。蔡錦源 供圖
青春賦能:振興鄉村,教育先行
此次支教活動,是藝術與設計學院學子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的生動實踐。他們以藝術之美啟迪心靈,激發孩子們的創作潛能;以語言之力破除溝通藩籬,為孩子們架起通往廣闊未來的橋梁;以切實的行動彰顯著對鄉村教育事業深切的關注與厚重的責任擔當。
支教時光雖短,但藝術的啟迪、語言的橋梁、安全的護航,已在小浪底鎮中心小學孩子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化作一股向上向善的力量,激勵他們勇敢追夢。而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學子們,也在耕耘這片希望田野的過程中,收獲了成長,更加堅定了以青春之我服務國家戰略的信念。
支教團成員與學校老師及小學生們的合影。蔡錦源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