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綠色新發展理念,加強河道衛生整治,7月14日,重慶外語外事學院國際傳媒學院“金刀青跡”綠色發展倡導團2025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北碚區偏巖古鎮正式啟動。團隊聚焦古鎮生態環境保護,深入黑水灘河開展河道清理行動,并面向游客與居民開展環保宣講,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助力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此次活動旨在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綠色發展”的號召,針對金刀峽農貿集市周邊河道垃圾問題,通過實踐清理與理念傳播相結合的方式,改善古鎮水環境,提升大家的環保意識,為古鎮文旅發展筑牢生態基礎。
黑水灘河是嘉陵江左岸支流,發源于重慶與四川交界的華鎣寶鼎南麓太平洞,途經北碚境內的金刀峽、柳蔭、三圣、復興和水土各鎮,全長61公里,最終匯入嘉陵江。蜿蜒曲折的黑水灘河緊緊環抱著偏巖古鎮,呈S形穿鎮而過,是古鎮的靈魂所在。夏天河水清淺冰涼,最深不淹過膝蓋,河道兩邊的百年黃葛樹枝繁葉茂,遮天蔽日,形成天然遮陽傘,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避暑。游客可以在河里蹚水、劃氣墊船、打水仗,還能體驗獨特的“水上麻將”,茶館、飯館、棋牌室老板會把桌椅搬到河里,供游客在水中吃飯、品茶、打牌等。團隊重點關注到黑水灘河的環境狀況——河道中散落著塑料袋、飲料瓶等生活垃圾,不僅影響美觀,更對河流生態造成潛在威脅。
為改善河道環境,團隊成員迅速行動,手持環衛垃圾夾、垃圾袋等清潔工具來到河道中,對塑料袋、飲料瓶、廢紙等各類垃圾進行集中清理。大家分工協作,有的彎腰撿拾岸邊垃圾,有的蹚水清理河道中央雜物,嬉戲玩耍的孩童們看到這一幕,也主動加入清潔隊伍,“孩子們和志愿者都來清理河道,大家也該出份力!”居民李大叔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經過一上午的努力,河道周邊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午后,團隊再次來到黑水灘河沿岸。在繼續清理剩余垃圾的同時,他們將工作重點轉向環保理念的倡導。成員們主動與周邊居民、過往游客進行交流,了解到居民和游客們大多都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但有些人認為“隨手丟一點影響不大”,團隊成員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亂扔垃圾對河道生態、人居環境的危害,普及垃圾分類和環保知識,呼吁大家共同愛護河道環境,養成“垃圾不落地,河道更美麗”的良好習慣。不少村民在聽完宣講后表示,將從自身做起,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
此次河道清理行動共持續5小時,團隊成員累計清理垃圾10余袋。“看到河道變干凈,居民們認可團隊的努力,第一天的實踐就充滿了意義。”團隊成員說道,“作為傳媒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深入河道治理的實踐行動中,更要通過鏡頭和文字記錄下這一切,讓更多人關注鄉鎮水環境問題。”
清澈的河水倒映著成員們忙碌的身影,也映照著青年學子用行動守護綠色的初心。這場“與清流同行”的實踐,正讓鄉鎮的夏日多了一份潔凈與生機。活動的順利開展,為“金刀青跡”綠色發展倡導團的三下鄉實踐打下了良好基礎。接下來實踐團將繼續圍繞綠色發展主題,開展更多有意義的實踐活動,讓青春力量持續為鄉村綠色發展賦能。(撰稿:賀興月 圖片:牟靖 朱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