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外語外事學院國際傳媒學院“金刀青跡”綠色發展倡導團偏巖古鎮調研活動紀實
(通訊員 李明月 牟靖 楊漫雨)在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的時代浪潮中,積極響應“美麗中國·青春行動”以及“三下鄉”活動服務基層、助力生態建設的號召,成為時代賦予青年的重要使命。重慶外語外事學院國際傳媒學院“金刀青跡”綠色發展倡導團于7月14日奔赴重慶市北碚區偏巖古鎮,一場生態調研與環保實踐活動由此拉開帷幕,為古鎮的綠色發展注入蓬勃青春力量。
(圖為“金刀青跡”實踐團,何鳳璽供圖)
偏巖古鎮,始建于清順治十二年的歷史文化名鎮,依山傍水,自然風光旖旎動人。蜿蜒的黑水灘河潺潺流淌,清澈的河水碰撞著河底的石頭,發出細碎的聲響,兩岸樹木茂密,光影投在水面,隨波漾出粼粼綠意,環繞著古鎮,滋養著一方水土,孕育出獨特的人文風情。然而,伴隨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和人口的持續增長,古鎮的生態環境也悄然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
早上7:30,團隊成員們投入到調研工作中。在熱鬧的市集上,成員們穿梭其中,與菜農親切交談,詳細詢問當地農作物的種植和廢棄農物垃圾處理的情況。了解到古鎮周邊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花椒等傳統農作物,以及對玉米葉等垃圾的回收處理方式。這些信息為實踐團后續分析提供了有效資料。
(圖為實踐團與當地居民交流,李明月供圖)
(圖為實踐團拍攝農物垃圾,牟靖供圖)
從市集農業調研,延伸至城市環境治理,團隊成員們遇到了正在清掃街道的工作人員。他介紹自己的日常工作以及周邊環境和垃圾處理的情況。實踐團成員了解到,為了保護古鎮的生態環境,當地政府加大了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增加了垃圾桶的投放數量,定期組織垃圾清運工作。同時,居民們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提高,自覺養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圖為實踐團與環衛工人交流,牟靖供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黑水灘河的生態狀況,團隊成員們來到了黑水灘河下,開展垃圾清理活動。她們手持垃圾袋和工具,沿著河岸仔細搜尋,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在清理過程中,成員們發現,盡管大部分游客和居民都能自覺愛護環境,但仍有一些人存在亂扔垃圾的不文明現象。針對這一問題,團隊成員們與周圍商戶進行了溝通,了解游客的情況,并向他們宣傳環保知識,倡導文明旅游。
下午,團隊成員們兵分幾路,開展游客倡導工作。向游客們介紹黑水河的生態價值,以及保護河流環境的重要性,引導游客文明游覽,不隨意丟棄垃圾,不破壞生態環境。通過實踐團的宣傳,游客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有效提升,文明游覽的氛圍愈發濃厚。
(圖為實踐團對游客進行倡導活動,朱靈玲供圖)
此次實踐,“金刀青跡” 綠色發展倡導團既摸清古鎮生態狀況,又以行動播撒環保種子。成員們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關注偏巖古鎮的綠色發展,為守護這片綠水青山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接下來,實踐團將繼續行動,在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交融處,踏出更多青春足跡,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一份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