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恩施州宣恩縣椿木營鄉的校園里洋溢著歡聲笑語。華中農業大學陽光彩虹服務隊的志愿者們為當地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堂充滿趣味與挑戰的太陽能飛機模型拼接課,讓科技的種子在這片青山綠水間悄然萌芽。
開始上課 劉小魚/攝
“大家知道為什么飛機能在天上飛嗎?”志愿者喻子涵以這個問題拉開了課堂序幕。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復雜的空氣動力學原理被轉化為孩子們能理解的日?,F象。“太陽能就像飛機的'食物',讓它可以不停地工作”,志愿者們用形象的比喻,將晦澀的科學知識變得妙趣橫生。孩子們圍坐在一起,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不時發出恍然大悟的驚嘆聲。
實踐環節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志愿者們為孩子們分發了太陽能飛機模型的零件,并耐心地指導他們進行拼接。孩子們兩人一組開始了“工程師”初體驗。有的負責閱讀說明書,有的專注拼裝零件,遇到困難時,小組成員互相討論,或是向志愿者尋求幫助。“這個機翼要這樣裝才對”,“螺絲要擰緊一點”,教室里充滿了熱烈的討論聲。志愿者穿梭其間,適時給予指導,看著一架架太陽能飛機模型在孩子們手中逐漸成型。
拼接飛機模型 劉小魚/攝
當模型拼接完成后,孩子們迫不及待地來到戶外進行測試。陽光下,親手制作的飛機螺旋槳開始緩緩轉動,雖然沒有真正飛上天空,但這個瞬間已經足夠讓孩子們歡呼雀躍。“看!我的飛機轉起來了!”一個男孩興奮地喊道,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試驗飛機模型 劉小魚/攝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活動負責人馬田燕表示。這堂別具一格的航模課不僅讓孩子們了解了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更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陽光彩虹服務隊將持續開展此類科普活動,為鄉村孩子打開科學探索的大門,讓科技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文/李嬌嬌 馬田燕 圖/劉小魚)
來源:華中農業大學陽光彩虹服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