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13日至17日,福建醫科大學“小藥箱·大健康”實踐隊深入漳州市南靖縣開展鄉村振興主題調研活動。
實踐隊以當地特色中藥材產業為切入點,通過實地考察、座談交流、產業分析等形式,全面了解南靖縣中藥材種植產業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規劃,探索健康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
走進七指毛桃種植基地:傳統藥材的產業化發展之路 實踐隊首先來到南靖縣豐田鎮保林村最早培育七指毛桃的種植示范基地。作為道地藥材,七指毛桃承載著藥用與經濟的雙重價值。隊員們深入田間地頭與溫室大棚,實地觀察植株生長狀況。基地負責人重點解析了“公司+農戶”運營模式,闡明該模式通過資源整合將藥材種植轉化為村民增收的“黃金鏈”。這一深入的探訪與務實交流,為實踐隊員們理解特色中藥材產業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進而助力鄉村振興方面,提供了一個具體而鮮活的觀察樣本。七指毛桃的枝葉在陽光下舒展,也映照著一條融合傳統資源與現代發展的產業興農之路。
探訪金線蓮培育中心:科技賦能中藥材高質量發展 在葛園金線蓮和大地金華金線蓮培育基地,實踐隊深入了解了這一珍稀藥材的現代化培育體系。基地建有超萬平方米的標準化組培中心,采用立體栽培方式,搭建了多層金線蓮種植架,配備全自動溫控設備、LED植物補光裝置等先進設施,實現了金線蓮種苗的工廠化生產。這小小的培養袋里,裝著的不僅是一株株金線蓮幼苗,更是科技為鄉村特色產業插上的翅膀,讓“金草”真正成為造福一方的“富民草”。
目前,南靖縣中藥材產業已初步形成“種植-加工-銷售-康養”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當地政府積極引導企業延伸產業鏈條,開發出中藥飲片、保健食品、藥膳等多種形式的產品。在產業發展帶動下,許多外出務工人員選擇返鄉創業,形成了“能人返鄉、資金回流、產業興旺”的良性循環。這種以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發展模式,不僅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也為鄉村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實踐表明,立足特色資源、融合科技創新與聯農機制、注入專業智力,是構建鄉村產業振興閉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