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啟航,探秘鄉野
為響應國家“百縣干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號召,深化“百千萬工程”實踐,推動陽春市高質量發展,廣東江門中醫藥職業學院的助力鄉“春”實踐隊(以下簡稱“實踐隊“)于6月29日前往陽春市春砂仁基地開展調研,深度挖掘春砂仁的干年古藥價值,以科技賦能春砂仁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力。
踐知真相,智啟未來
迎著溫潤的山風,實踐隊來到了陽春市農業試驗場。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郁郁蔥蔥的 春砂仁田,仿佛綠色的海洋。在這里,隊員們見到了扎根田野的蘇景博士。
作為國內作物學領域的專家,蘇景博士日復一日駐守基地,觀察春砂仁的葉片形態、果實發育和根系生長,熟悉每一株春砂仁的“脾氣”。他的研究成果不僅發表在《植物學家》等專業期刊,更通過科技賦能,為春砂仁產業筑牢了發展根基。
科技賦能,振興鄉野
“人是有追求和理想的,我能干別人沒干過或沒干好的,我覺得吧,這是給我一個大好的機會,能為產業做好事或為民眾做點貢獻,那才是快樂的事!"這是蘇景博士的原話

面對春砂仁成花難、成果難、坐果率低等問題,蘇景博士與高校展開合作,研制出了“促花素”“促結實素”和“保果素”,經過不斷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應用面積超萬畝,在合水鎮瓦盎村和春灣鎮漚垌村,這些技術已成功助力農戶增產增收。此外,蘇景博士還優選培育出“嶺南1-4號”等三十多個春砂仁品種,這些新品種憑借獨特的優勢,為鄉村發展帶來了全新活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青年當為農業強國建設的先鋒力量。此次調研不僅是對知識的延伸,更是青春力量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實踐隊通過實地探索,既能賦能傳統產業,也能在實踐中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和創新能力,在躬身實踐中找到個人價值,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