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杭州灣寧波工程學院學生團隊赴杭州開展人工智能教育與電池相關行業調研活動。在企業負責 人的引導下,師生們深入了解了電池回收技術的最新發展,并就高校如何推進電池回收體系建設展開深 入探討。此次活動旨在搭建校企合作橋梁,助力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產業實踐相結合,為綠色低碳發展貢 獻青年力量。
聚焦雙碳目標:電池回收成高校實踐新課題
隨著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廢舊電池回收利用已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環節。據中國電池工業協 會數據,2025年我國動力電池退役量將達93GWh,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的前沿陣地,亟需建 立系統化的電池回收實踐體系。
“高校實驗室、教學樓每年產生大量廢舊電池,若能建立規范化回收流程,不僅可減少環境污染,還能為 學生提供工程實踐平臺。”企業技術總監在座談會上強調。
深度對話企業:探索AI賦能回收新模式
在座談會現場,企業負責人以“教育大腦”技術平臺為核心,詳細介紹了人工智能在電池回收中的創新應 用。會議室墻上“AI+教育全生態數據驅動”的標語與白板上的技術流程圖相互呼應,展示了從電池分類、 數據追蹤到材料再生的全產業鏈智能化方案。

圖片為實踐團隊對杭州公司進行訪談
“我們開發的智能分類系統可通過圖像識別技術自動區分電池類型,準確率達98%以上。”負責人通過筆 記本電腦演示了實時回收數據看板,“這套系統若與高校后勤管理平臺對接,可實現校園電池回收的數字 化管理。”學生們認真記錄要點,就算法優化、成本控制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校企協同展望:從校園試點到產業落地
調研團隊實地考察了企業的電池拆解生產線后,雙方圍繞“校園電池回收試點方案”進行專題研討。企業 提出將捐贈一套小型智能回收設備,協助寧波工程學院建立校內回收點,并聯合開展學生創新項目。

圖片為實踐團隊與杭州公司進行交流
“通過這次調研,我深刻認識到電池回收不僅是環保問題,更是跨學科的系統工程。”參與活動的材料工 程專業學生王同學表示,“我們計劃結合專業知識,設計適合高校場景的回收箱智能鎖具,目前已完成初 步方案。”
實踐育人新篇章:構建綠色校園生態
寧波工程學院帶隊老師指出,此次調研是學校“產學研用”一體化育人模式的重要實踐。未來,學校將依 托此次合作,開設“電池回收與循環經濟”選修課,組建學生科研團隊參與企業技術攻關,并計劃在年內 建成校內電池回收示范基地。

圖片為實踐團隊與杭州公司合影
結語
此次杭州之行,不僅讓學生們近距離接觸了電池回收產業前沿技術,更推動了校企雙方在綠色發展領域 的深度合作。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與環保產業的加速融合,寧波工程學院將持續探索人才培養新路徑,為 行業輸送兼具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