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9 日清晨,重慶江津區江小白體驗中心的玻璃幕墻映著初升的朝陽,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浮光志愿小分隊” 的成員們正忙碌地調試直播設備。這場以 “青春助燃酒香遠,直播賦能新傳承” 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旨在用新媒體技術為傳統酒業注入青春活力,讓江津的酒香跨越地域阻隔,在云端綻放文化魅力。
上午10時,直播正式開啟。鏡頭首先聚焦在體驗中心入口處的浮雕墻上 —— 從明清時期的漕運酒船到現代智能化釀酒車間,三千年釀酒史在青石鐫刻中徐徐鋪展。“江津的每一滴酒,都藏著山水的密碼。” 江小白品牌文化顧問葉凡先生手持一杯琥珀色的原漿酒,向鏡頭前的觀眾娓娓道來,“這里的紅皮高粱富含支鏈淀粉,長江與綦江交匯處的軟水硬度恰好,就連空氣中的微生物 的天然酵母。”
(圖為直播時葉先生為實踐團講述江津酒城 程文清供圖)
實踐團成員們圍站在傳統釀酒工藝展示區,目光追隨著視頻中老師傅的動作:篩選、蒸煮、發酵、蒸餾…… 尤其是“單純釀造法”的核心——從精選一粒高粱的嚴格過程,到清泉的注入與融合,再到陶壇中歲月的沉淀與老熟,每一步都凝聚了江津水土的得天獨厚與現代匠心的不懈追求。當看到陶壇中靜靜沉淀的酒液時,直播主持的同學忍不住提問:“為什么江小白堅持用‘單純釀造法’?” 葉凡先生笑著指向窗外連綿的鼎山:“聶帥說過‘科技要實事求是’,釀酒也是如此。我們不添加香精香料,就是想讓消費者嘗到糧食本來的味道。” 這番話讓彈幕瞬間活躍起來,有觀眾留言:“原來白酒也能如此純粹。”
在品牌文化展區,對于“三五摯友”、“梅見”,成員們的講解更是別出心裁。“大家看這個‘梅見’青梅酒的包裝,瓶身的留白處印著重慶方言‘耍事’‘巴適’,既保留了傳統‘梅開五福’的吉祥寓意,又融入了地域文化特色。” 實踐團成員程同學舉著產品對著鏡頭細說,當講到 “雙重喜慶” 商標巧妙轉化為 “雙喜重慶” 的設計巧思時,直播間的互動達到第一個高潮 —— 觀眾紛紛發來自家城市的吉祥話,湖北網友的 “荊楚雙福”、四川網友的 “巴蜀雙樂”,讓評論區變成了一場地域文化交流會。
(圖為葉凡先生為實踐團介紹“三五摯友” 黃智慧供圖)
“這瓶酒的標簽是可降解材料做的,喝完還能當花瓶插花。” 成員譚同學拿起一款主打環保概念的產品,展示著瓶底的纖維紋路。這個細節引發了“00 后”觀眾的熱烈討論,有彈幕感嘆:“沒想到白酒品牌這么懂年輕人的生活美學!” 直播過程中,成員們還穿插了 “猜江津酒俗” 互動環節,當問到 “為什么江津人喝酒要配花生” 時,本地網友的搶答讓直播間充滿煙火氣,累計點贊量在一個半小時內突破三萬次。
在直播過程中,“浮光志愿小分隊”實踐團的成員們不僅深刻理解了江小白“簡單純粹”的品牌理念,更將江津作為“中國酒城”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向網友們娓娓道來,通過一杯美酒來感受巴渝大地的文化底蘊。
中場休息時,葉凡先生帶實踐團遠程參觀了釀酒原料倉庫。倉庫內,來自江津本地的紅皮高粱堆成小山,籽粒飽滿的穗粒間還帶著晨露的清香。“我們堅持用本地高粱,不僅是為了保證酒質,更是想帶動農戶增收。” 他指著墻上的產銷地圖介紹,江小白已在江津建立 12 個標準化種植基地,每年收購高粱超 5000 噸,讓 2000 多戶農戶實現 “家門口就業”。這番話讓實踐團成員深受觸動,直播中控的陳同學在間隙感慨:“原來每一瓶酒背后,都連著鄉村振興的大文章。”
直播在《江津酒歌》的旋律中落幕。后臺數據顯示,這場時長1小時的直播吸引了超2000人次觀看,點贊量高達4.4W人次,帶動江小白體驗中心當日線上預約量,更有一些網友留言詢問江津旅游攻略。實踐團成員們收拾設備時,發現葉凡先生悄悄在每個人的筆記本上寫下:“酒是老的醇,路是新的寬。”

(圖為直播效果圖)
本次實踐活動取得了超出預期的顯著成效。“浮光志愿小分隊”實踐團深入基層,親身感受到了本土品牌從江津走向全國所展現的堅韌不拔和獨特魅力。通過充分發揮團隊所擅長的直播技術來講述家鄉品牌故事,這不僅是一次有效的專業技能錘煉,更是一份重要的責任擔當。沉浸式的參與體驗深化了“浮光志愿小分隊”實踐團對傳統產業如何融入數字化傳播的理解,同時進一步堅定了服務地方發展的信念。
(圖為“浮光志愿小分隊”實踐團合影 陳雨萱供圖)
通訊員:許博凱、陳雨萱、黃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