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1 日清晨,重慶市江津區珞璜鎮玉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活動室里,墻上貼滿了手繪的防溺水宣傳畫。三十多個身著各色 T 恤的孩子圍坐在泡沫墊上,眼睛亮晶晶地望著講臺 ——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浮光志愿小分隊” 的成員們正忙著調試音響,一場以 “童聲傳雅言,安全伴夏行” 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即將在這里拉開序幕,旨在深入社區基層、服務社會,用實際行動筑起一道安全防線,讓普通話成為架起溝通的橋梁,為社會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
上午 9 時,活動正式開始,玉觀社區黨委書記馮明權同志就兒童防溺水問題進行了專題講座。書記手持一份泛黃的記錄本走上講臺,封面 “兒童安全日志” 幾個字格外醒目。“去年夏天,咱們區有個 10 歲的孩子偷偷去河邊摸魚,不小心滑進深水……” 他的聲音低沉下來,臺下的孩子們瞬間安靜了,有的下意識攥緊了同伴的手。馮書記輕輕合上本子,語氣變得堅定:“所以今天我要給大家劃紅線 ——12 歲以下孩子絕不能獨自去水邊,更不能瞞著大人下河游泳!監護人要像放風箏一樣,始終攥緊安全這根線。”馮書記明確指出,監護人必須切實履行監護職責,時刻關注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尤其是對于12歲以下的兒童,必須確保他們遠離危險水域,嚴禁私自下河游泳,禁止前往河邊嬉戲玩耍。

(圖為玉觀社區黨委書記馮明權同志講話 程文清供圖)書記的講座結束后,“浮光志愿小分隊” 的成員們帶領孩子們進入 “防溺小課堂”。大屏幕上播放著動畫短片:一只卡通小熊因擅自下水掙扎呼救,最終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救起。“大家看,小熊犯了‘七不’里的哪條呀?” 實踐團成員小李舉著卡通手卡提問。“不私自下水!” 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聲音清脆如鈴。緊隨其后,“浮光志愿小分隊”實踐團開始了當日的“預防溺水,推廣普通話”主題實踐活動。以視頻為媒介,細致地向兒童與青少年講解了“七不”、“三要”、“六不準”等防溺水安全知識。通過互動問答的形式,引導未成年人深刻理解盲目下水的嚴重危害以及在遭遇落水時應如何進行自我救助,并現場講解了心肺復蘇等緊急自救技巧。少年和兒童們普遍反映收獲頗豐,安全防范意識得到了顯著增強。
(圖為溺水視頻宣傳 黃佳佳、楊欣悅供圖)繼而,實踐團隊通過全面系統地闡述普通話的發展歷程,凸顯其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并開展針對性的口部操練習,深化兒童對普通話的認識。此舉旨在全面提升兒童的口齒清晰度,同時,有效激發他們對語言藝術探索的熱情和求知欲,為培養新時代的語言文化傳承者奠定堅實基礎。實踐團成員小程舉起一張拼音卡片:“‘sh’和‘s’要分清,就像‘獅子’不能說成‘虱子’。” 她帶領孩子們做口部操:鼓腮幫子像含著乒乓球,伸舌頭卷成小喇叭,活動室里滿是 “噗噗” 的氣息聲。5歲的牛??偘?“四” 讀成 “十”,小程蹲下來握著他的手,指著口腔圖教他:“舌尖要碰到牙齒背,像小火車進隧道一樣。” 經過反復練習,牛牛終于清晰地說出 “四個蘋果”,現場立刻響起一片掌聲。

(圖為小朋友們做口部操 邊星宇供圖)此外,“浮光志愿小分隊”實踐團致力于點燃青少年的學習熱情,同時營造積極向上的現場氛圍,精心組織了“你畫我猜”、“看圖猜成語”、“繞口令”、“聽歌猜歌名”等一系列寓教于樂的活動,通過游戲的形式在他們心中播下推廣普通話的種子,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傳遞社會正能量。“你畫我猜”環節氣氛最為熱烈,11 歲的小航用粉筆畫了個歪歪扭扭的 “湖” 字,旁邊畫著禁止符號,小伙伴們立刻喊出:“不能去湖里游泳!”“繞口令大挑戰” 更是笑料百出,孩子們扯著嗓子喊 “四是四,十是十”,有的急得跺腳,有的漲紅了臉,連窗外納涼的老人都被逗得直笑。實踐團成員還教孩子們朗誦防溺水童謠:“夏日炎炎水清涼,偷偷下水危險藏;雅言傳遞安全語,平安快樂度暑假。” 稚嫩的童聲中,普通話的韻律與安全意識悄然扎根。
在本次活動中,“浮光志愿小分隊”實踐團以預防溺水和推廣普通話為工作重點,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兒童的防溺水意識。此舉不僅加深了孩子們對防溺水知識的理解與記憶,而且促進了普通話在城鄉之間的交流與融合,為構建城鄉共同富裕的橋梁發揮了積極作用。展望未來,“浮光志愿小分隊”實踐團將持續致力于鄉村振興事業,為共同譜寫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青春篇章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通訊員:邊星宇、程文清、陳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