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兒童在暑期獲得安全、有質量的照護與成長支持,彰顯社會對兒童權益的重視和共同守護的責任,同時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寓教于樂的成長環境,2025年7月21日到8月7日,淮陰工學院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農學院“生命微光,童心領航計劃”實踐團們于暑期在淮安市清浦街道民服站港口社區舉辦了愛心暑托班活動。此次活動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扎染、石頭畫、香囊制作、急救知識講解以及日常作業輔導等多個項目,不僅保障兒童安全,降低社會風險,而且豐富了兒童的成長體驗,彌補資源差距。
圖一 體驗扎染
活動中,實踐團成員們向孩子們細致講述了扎染這門中國民間傳統染色工藝的源流與獨特之處——從其歷史脈絡的演進,到別具一格的制作技法,孩子們聽得專注入神。隨后,實踐團成員耐心示范、手把手指導:如何用棉線將布料捆扎出巧妙造型,如何調配出層次豐富的染料,又如何完成染色、拆線等步驟。孩子們盡情揮灑自己的想象力,將布料扎成各種趣致形態,當看到自己親手制作的扎染作品呈現出獨一無二的圖案時,孩子們臉上洋溢著自豪與喜悅。這場扎染體驗,不僅讓孩子們真切觸摸到傳統手工藝的深厚底蘊與靈動美感,更在實踐中涵養了創造力與動手能力,讓傳統文化的種子悄然播撒心間。
圖二 石頭畫制作
石頭畫環節亦樂趣盎然。實踐團成員們帶領孩子們收集形狀各異的石頭,然后指導他們用顏料在石面上創作。孩子們將這些天然石塊視作獨特的畫布,以斑斕色彩勾勒心中的美好圖景:有的孩子畫了可愛的小動物,有的畫了美麗的花朵,還有的畫了夢幻的城堡......每一件石頭畫作品都盈滿童真意趣,恰似一扇扇窗口,映照著孩子們豐盈澄澈的內心世界。這場創作體驗,不僅讓孩子們的藝術素養在實踐中得以積淀,更讓他們的審美感知在斑斕色彩與奇思妙想中持續提升。
圖三 香囊制作
香囊制作兼具深厚的文化意涵與生活實用價值。實踐團成員們向孩子們講述了香囊在傳統文化中的寓意,如驅蟲辟邪、祈福安康等。接著,實踐團成員們分發制作香囊的材料,包括香料、布料、絲線等。孩子們認真地將香料裝入香囊,并進行組裝。不一會兒,一個個小巧玲瓏、香氣四溢的香囊就誕生了。香囊制作是一場“文化浸潤+情感培育+能力塑造”的綜合體驗,讓孩子們在觸摸傳統的同時,學會表達、收獲成長,讓小小的香囊承載起遠超器物本身的意義。
圖四 日常急救知識的講解
急救知識講解是本次愛心暑托班的重要內容之一。實踐團成員們提前深耕急救知識,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生動實用的急救知識講座。志愿者通過圖文演示和現實操作,向孩子們講解了心肺復蘇、傷口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常見急救技能。孩子們積極參與互動,認真學習每一個步驟,并在志愿者的指導下進行實際操作練習。這場講解讓孩子們扎實掌握了基礎急救知識與技能,有效提升了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而這份“守護自己與他人”的本領,必將在他們的成長歷程中留下深遠影響。
圖五 作業輔導
除了豐富的特色活動,日常作業輔導也是愛心暑托班的重要任務。實踐團成員根據孩子們的年級和學科需求,進行一對一的作業輔導。他們耐心解答孩子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孩子們梳理知識點,指導他們完成暑期作業。在實踐團成員的幫助下,孩子們不僅解決了學習上的困難,還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得到了明顯提高。
圖六 暑托班成員合照
此次愛心暑托班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度過了一個充實、快樂的暑假,也讓實踐團成員們收獲頗豐。暑托班對實踐團成員而言,是一場兼具成長淬煉與價值共鳴的實踐,其影響與意義體現在個人、社會認知與情感聯結等多個維度: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的橋梁、是溫暖連接的“紐帶”、是能力提升的“實踐場”、是理解社會的“窗口”。未來,實踐團將不忘初心,為更多孩子的成長貢獻力量,讓愛心的火種持續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