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派員制度是浙江省深化拓展“千萬工程”、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共富的戰略性創新。為深度體驗浙江省創新實施的文化特派員制度在基層的生動實踐,探尋其賦能鄉村文化振興的內在邏輯,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外國語學院“Horizon”暑期社會實踐團于近日深入紹興市上虞區擔山村及新宅村開展實踐活動,在劉詠波、陳肖平兩位文化特派員的帶領下,為激活鄉村文化振興新動能貢獻青春力量。
在擔山村,市級文化特派員、之江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劉詠波充分發揮外語專業優勢和高校橋梁作用,為擔山村量身定制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國際化文化振興路徑,如首創“國際會客廳”、打造“雙語鄉村”等。實踐團成員跟隨劉老師策劃組織了多場“國際趣味運動會”、“中外文藝賦美鄉村”、制作雙語短視頻等活動,邀請美籍外教Sam為“擔山國際宣傳大使”,吸引來自十余個國家的留學生深度參與鄉村生活,通過國際化與青春力的雙輪驅動,激活本土文化,拓寬村民視野,助力擔山村向“國際生態休閑村”目標加速邁進。
作為與擔山村緊密交流的兄弟單位,新宅村文化特派員陳肖平的實踐則展現了深挖本土特色、打造文化品牌的成功路徑。實踐團成員跟隨陳老師前往新宅村“美人弄”,認真聆聽陳老師介紹新宅村豐厚的紅色文化底蘊與優越生態本底。陳老師不僅系統整理浙東游擊縱隊在“美人弄”等地的革命史料,提升紅色紀念館內涵,更創新性設立“名家工作坊”,邀請知名作家、學者駐村采風創作,深入挖掘和書寫“美人弄”的紅色故事與人文精神,創造性提出并踐行“一條綠色(綠水青山)、一條紅色(革命文化)、一條青色(青年力量)”的“三色融合”發展理念,成功打響了“浙江紅色第一弄”的文化招牌,讓塵封的歷史煥發新的吸引力。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以文化特派員這一創新制度為“小切口”,深入觀察浙江鄉村文化振興的“大實踐”。擔山村劉詠波以國際化視野開辟新徑,新宅村陳肖平則讓“美人弄文化”厚植沃土、綻放新姿。兩條路徑,一種使命,共同印證了文化特派員制度作為“千萬工程”文化篇章重要抓手的蓬勃生命力。未來“Horizon”實踐團成員將持續關注這一創新實踐,為講好浙江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精彩故事貢獻智慧與力量。
署名(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 章陳圣 蘇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