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河北工程大學中外大學生社會實踐團結束了為期40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以“擁抱基層·知行邯鄲”為主題旨在探尋邯鄲新活力,足跡遍布邯鄲肥鄉區、成安縣、大名縣、涉縣、廣平縣、魏縣、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等7個基層區縣,涵蓋地方政府、縣區政務服務中心、鄉村振興示范點、新型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平臺、代表性化工企業、代表性食品工業園區、代表性中初教育單位、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歷史文化遺產地等不同類型的實踐區域。

據悉,實踐團由河北工程大學多學院的黨團學干部師生、來自巴基斯坦、塞拉利昂的來華留學生以及農業、醫療、文化專家,共計40余人組成。實踐團出征以來,先后以魏縣梨花小鎮、梨科技小院、付平種植專業合作社,廣平縣廣平鎮人民政府、大馬莊村黨群服務中心、趙王印象城、國家級非遺廣平水陸畫院,肥鄉區經濟開發區、河北新宜化肥有限公司,大名縣大名府古城,涉縣更樂鎮大洼村,成安縣第一中學、政務服務中心、毛澤東主席視察成安紀念館、省級非遺成安烙畫工坊、西陽寺生態產業園、中央體育公園為主要行程節點,并在鄉村振興一線開展農業專家現場指導咨詢和醫療專家健康義診服務。與廣平縣廣平鎮政府、魏縣梨花小鎮、成安縣第一中學簽訂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協議并授牌。

在毛澤東主席視察成安紀念館等紅色文化教育基地走訪實踐中,中外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建設改革進程中創造的輝煌歷史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李沐說:“我深刻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初心,對中國紅色文化中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產生了強烈共鳴。在這些歷史影像中,我看到了邯鄲一步步走來的創業歷程,對毛澤東主席所說的‘邯鄲是要復興的’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鄉村振興示范點魏縣梨花小鎮和梨科技小院,中外大學生見證了科技賦能農業現代化的強大力量,并對科技小院這一新型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平臺的運作模式贊嘆不已。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中國大學生劉政均表示:“看到學校節水灌溉改良技術的應用,讓我真切體會到科技如何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科技小院的專家們扎根基層,手把手教農民科學種植,這種接地氣的服務模式正是鄉村振興最生動的實踐寫照。”
在國家級非遺廣平水陸畫院,中外大學生研習并親身體驗了水陸畫的創作技藝,留學生易海迪感慨地說:“廣平水陸畫這么美,十分震撼,想把這份美講給很多人聽,讓更多巴基斯坦的朋友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到這份跨越國界的藝術震撼。”
在成安縣中央體育公園,中外大學生感受到了這里全民健身的濃厚氛圍和城市活力,在與成安一中等多所學校學生組成的成安U18足球隊的足球友誼賽結束后,留學生韓志杰表示:“這里的足球氣氛太好了,足球隊很有實力,和他們交手很開心。成安是一座很美麗的城市,這里的人們熱情友好,我喜歡這里的文化。”

實踐期間,中外大學生還打出“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宣傳旗幟,錄制口號視頻,為邯鄲文旅事業助力。此次實踐不僅讓中外大學生深入了解了邯鄲在紅色傳承、鄉村振興、文化保護與城市發展等方面的顯著成就,更搭建起了一座邯鄲中外青年文化交流的橋梁。留學生們通過親身體驗,將邯鄲故事入腦入心,并希望將見聞收獲帶回各自國家,成為傳播中國文化、講好邯鄲故事的青年使者;中國學生則在與留學生的互動中拓寬了國際視野,深化了對本土文化的自信。
實踐團師生紛紛表示,此次“擁抱基層·知行邯鄲”社會實踐活動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課,讓大家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未來將繼續關注邯鄲基層發展、感受邯鄲新活力,做中外文化交流的積極促進者,用實際行動為地方發展貢獻青春智慧,讓更多人看見邯鄲在新時代煥發的獨特魅力與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