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調研尋古韻,探宅觀館品文化——長安大學暑期實踐隊赴天水調研
為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感受歷史的厚重與魅力,長安大學暑期實踐隊于8月22日在指導老師王佩佩的帶領下,前往秦州文廟、天水民居博物館、玉泉觀前往調研,旨在通過實地考察,挖掘歷史文化內涵,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秦州文廟作為隴東南地區現存重要的儒家祭祀場所,具有重要的建筑史價值、儒學傳承價值、文物保護價值。實踐隊員走進秦州文廟,在孔子像前感受天水的儒家文化,文廟中的石碑作品記錄著歷史時期天水古人的文化傳承,實踐隊員駐足學習碑文,感受頗豐。
實踐隊員參觀秦州文廟 實踐隊員欣賞天水文廟中的石碑作品
走進胡氏民居天水民俗博物館,實踐隊成員們仔細觀察著建筑的結構形制、屋頂脊飾,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歷史文化價值。從精美的剪紙、絢麗的刺繡,到古樸的皮影、生動的面塑,每一件展品都展示了天水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實踐隊員們在博物館中觀賞皮影戲《三娘教子》,在觀看結束后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消化深重的文化底蘊。

實踐隊員參觀天水民俗博物館

實踐隊員體驗皮影戲的非遺文化 實踐隊員在觀看皮影戲后討論
玉泉觀始建于唐代,宋末遭毀,元代初期重修,歷經元、明、清三代的擴建重修,形成了如今擁有89座建筑的大型道教宮觀。實踐隊成員們沿著蜿蜒的山路拾級而上,參觀三清殿、玉皇殿、文昌閣等主要建筑,了解了道教文化的內涵和發展歷程。道觀內陳列的書法家趙孟頫碑文作品,引發實踐隊員駐足欣賞學習,感受觀內文化魅力。

實踐隊員參觀玉泉觀 實踐隊員欣賞書法家趙孟頫作品
實踐隊員們在感受天水古城的儒釋道文化根脈后,紛紛表示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將積極傳播傳統文化,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