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大學“江海謇行”公益實踐團在海門區常樂鎮張謇故里,為暑托班的孩子們開啟“謇里風華,實業薪傳——海門常樂研學實踐行”活動。中小學生們化身“紡藝小能手”“制酒小達人”,在沉浸式體驗學習中觸摸歷史脈絡,感悟張謇精神。
第一課:經緯交織的勞動智慧
為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團隊成員提前采買了相關手工材料,并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精心設計了環節豐富的學習任務單。課堂伊始,團隊成員通過提問互動的形式導入,了解孩子們對張謇的認識。在民族危機存亡之時,張謇創辦大生紗廠,并在教育、醫療、慈善等領域做出了一系列貢獻。團隊成員的講解讓孩子們明白了在民族窮困之際張謇創辦實業的意義所在。
隨后,孩子們分組使用手工織布機完成布藝作品,在系結、穿插、拉平的協作中切身感受到紡藝的魅力。經緯交織間,蘊藏著一絲一線的勾勒;五彩交錯間,凝聚著無邊際的暢想。孩子們沉浸在合作織布中,用心、用眼、用手體會百年前的傳統老技藝。
切身實踐過后,活動單的填寫顯得游刃有余,孩子們根據小組織布的成果記錄下自己的體會,“原來織布這么難,張謇爺爺辦工廠肯定更不容易!”一位學生感慨道。
第二課:天馬行空的釀造創意
在這一節課上,孩子們成為“制酒小達人”,通過觀看視頻,他們對1903年張謇創辦頤生酒廠的歷史有了初步了解。在團隊成員通俗易懂的講解下,孩子們還明白了制作糧食酒的主要原料和具體釀造步驟。
在背景知識的學習后,團隊成員引導孩子們選擇喜歡的水果,并為自己的特調果汁酒取名,有的說橙汁加上蜂蜜就叫“陽光甜酒”、有的說葡萄汁混合桃子汁就取名“芳香四溢”、還有的說草莓汁兌上樹莓汁就叫“雙莓合璧”……大家腦洞大開,仿佛已沉醉在自己這款酒的甜香之中。
一款暢銷的酒除了原料優良還離不開精心的外觀設計,于是孩子們拿起畫筆,發揮奇思妙想,設計出各樣圖案和獨特造型,展現出他們對美的追求與創意。到了“金牌酒名片”的介紹環節,孩子們又搖身變成“小小推銷員”,從原料調配、釀造工藝、包裝設計、取名秘秒等方面向潛在買家推銷傾注自己無限智慧和創意的這款酒,他們的自信發言也將活動氛圍推向高潮。
這場研學,沒有枯燥的講解,只有動手的快樂和歷史的溫度。實踐團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完善研學路線、深化內容研究,讓張謇精神通過多元實踐跨越時空,在更多青少年心中茁壯成長,為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青春力量。(通訊員 趙嘉文 朱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