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揮專業所長,助力鄉村振興,近日,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同心燃夢實踐隊以“潮韻新媒——文化傳承育新程”為主題,赴基層開展暑期社會實踐。
直播探尋文脈,重讀開埠記憶
在汕頭,同心燃夢實踐隊追尋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視察汕頭的足跡,深入了解這座“因僑而立,開放而興”的城市歷史變遷和潮汕僑胞的人文記憶。
“在我身后的中山紀念亭,是汕頭的城市記憶和文化地標。”在汕頭市金平區小公園、開埠文化陳列館,團隊以“實地研學+線上直播”的方式向觀眾介紹了汕頭開埠歷史、開埠區歷史人文風貌,并以采訪游客、提問搶答、連麥對話等方式,與線上線下的觀眾展開熱烈互動,讓大家沉浸式地感受城市的開埠記憶和百年商埠的文化底蘊。
“大家聽說過僑批嗎?”在僑批文物館,團隊主播小穎結合展館的實物、書信、音頻等,為大家深情講述了華僑華人的誠信守義、愛國愛鄉的故事,帶著線上線下的觀眾暢游場館,領略一封封僑批中蘊含的酸甜苦辣、家國情懷。在一個多小時的直播中,團隊獲得觀眾近24.5萬的點贊。

圖:同心燃夢隊在汕頭市小公園與游客互動

圖:參觀僑批文物館
實地研學探古城,文旅宣傳有新招
以青春之眼看古城,爭做和美榕城推介官!同心燃夢實踐隊聚焦揭陽古城的厚重歷史、地域文化、經典景點、特色美食,助力城市打造“古城文旅+古跡研學”特色品牌。多次到揭陽西湖、揭陽學宮、騎樓街、雙峰寺等人文古跡開展實地研學活動,深入了解城市的肌理和脈絡,以鏡頭為筆、光影為墨,記錄時代風貌,探索文旅宣傳新路徑。
實踐隊以“潮韻新媒——文化傳承育新程”為紐帶,依托新媒體平臺,打造古城特色文旅宣傳片,用鏡頭“喚醒”古城文化血脈。隊員手中的相機鏡頭成為連接時空的信使,那些在歲月中沉寂多時的文化符號以具象化的形式在當代復蘇,重新綻放文化之光。團隊還通過微視頻、直播、新媒體等形式向社會宣傳推介古城文化,一方面幫助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另一方面也推動古城宣傳“活起來”“潮起來”。

圖:揭陽西湖航拍美景

圖:揭陽學宮航拍美景

圖:隊員們在揭陽西湖開啟研學活動

圖:隊員們在揭陽學宮開啟研學活動
相約盛夏,遇“踐”揭陽。同心燃夢隊跟隨時代腳步,匯聚青春力量,以專業知識點亮孩子們假期生活,以創新思維推動古城宣傳走出去,以實際行動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多彩公益課堂,點亮文化薪火
“看,我的扇子漂亮吧?”小妮揚著笑臉,舉起自己剛做好的漆扇,自豪地說到。在她身旁,同心燃夢實踐隊的小潔老師馬上給她豎起了大拇指“真棒!”
在揭陽榕城區榕華街道進東社區,團隊以“傳統符號+當代表達”的課程設計,將“非遺+古城文化”,融入每節暑期公益課堂,讓孩子們在漆扇制作中感受中式美學,在創意手工“紙牌疊高塔”中重溫古城記憶,在手勢舞《天頂一粒星》中吟唱潮汕童謠……隊員們讓傳統文化從陌生、冷冰的文字變成鮮活、可觸摸的生活記憶,把傳承南粵文脈的信念悄然植入孩子的心田。

圖:同心燃夢隊和孩子表演潮汕童謠

圖:孩子們用畫筆繪出古城印象
用腳步丈量南粵大地,用行動書寫文化傳承的新篇章。廣外藝學子 “燃夢” 鄉間、挺膺擔當,以青春力量助文化振興,在實踐中筑牢文化自信,為南粵文脈的傳承、創新和傳播貢獻外藝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通訊員:馮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