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理工學院礦業工程學院“時代好青年隊”8名成員赴多民族聚居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開展以“災后關懷促團結,青春聚力筑同心”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聚焦榕江縣近期遭受的嚴重洪澇災害,深入多個民族聚居、災情較為嚴重的村鎮,用腳步丈量土地,以真情傳遞溫暖,探尋民族團結在災難面前凝聚起的強大力量。
圖為實踐隊員訪談村民。通訊員 顧夢瑤 攝
洪災下的民族團結:走訪中見證真情
在古州鎮楊家灣村,實踐隊以災情為切入點,與村干部深入交流,詳細了解該村在防汛救災及災后重建過程中各族群眾互幫互助、共克時艱的動人故事。隊員們先后走訪了殘疾退伍軍人蒙老先生、個體經營戶楊老板以及多位村民。蒙老先生雖行動不便,仍激動地講述洪水來襲時,各族鄰居相互提醒、協力轉移物資的感人場景:“在我們這里,從來不分什么民族,大家都是親人!”楊老板也分享了災后各族商戶彼此支持、調劑物資、共渡難關的溫暖經歷。
圖為實踐隊員與少年球員交談。通訊員 顧夢瑤 攝
“村超”里的團結密碼:文化交融凝聚力量 實踐隊還專程來到火爆全網的“村超”賽場,對一名球員兼教練的李先生進行了采訪。李教練表示:“‘村超’的火爆正是民族團結的生動體現。我們的隊員來自不同民族,卻為了共同的足球夢想并肩作戰;觀眾來自四面八方,因足球而歡聚一堂。這就是民族團結最真實的寫照。”“足球是紐帶,團結是底氣”,14歲的年輕球員楊凱振這樣說道。

圖為實踐隊員為頭塘村小朋友進行宣講 。通訊員 彭倩倩 攝
青春行動:繪就民族團結“同心圓”實踐隊組織開展了“防溺水安全知識小課堂”志愿服務。隊員們通過情景模擬、趣味問答等輕松活潑的形式,向村中兒童傳授防溺水知識及自救技能。孩子們在愉悅的氛圍中既掌握了重要安全知識,也感受到來自大學生哥哥姐姐的深切關懷。隨后,團隊還舉辦了“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宣講,以生動有趣的故事引導孩子們理解民族團結的深遠意義。
圖為實踐隊員在村超足球場合影。通訊員 劉芷瑜 攝
通過此次實踐,隊員們深刻認識到榕江的災后重生離不開各民族的同心同德、守望相助。隊員們表示要把在榕江的所見所聞所感帶回校園,以青年之聲講述民族團結的故事,用實際行動踐行“時代好青年”的擔當,讓民族團結之花在青春的澆灌下愈發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