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設施農業具有不受自然環境和傳統條件束縛的突出優勢,是突破資源約束、保障農產品穩產保供的關鍵抓手。在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下,聚焦新質生產力中的技術創新要素,通過調研設施農業領域智能化、數字化設備的應用現狀,探索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路徑。2025年7月10日-11日,安徽財經大學新螢火探興隊走進安徽省東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省金海種業有限公司,在負責人的帶領下開啟了學習設施農業的新旅途,為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貢獻青春力量。
“東”田煥彩,“昌”種興農 2025年7月10日,團隊成員前往安徽省東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負責人的帶領下走進東昌農科科研試驗田,深入了解到試驗田主要開展水稻和小麥新品種選育、試驗示范、新品種配套栽培技術研究以及基礎種子繁殖等,詢問了田間小麥試驗的播種及輪作情況,并與淮河以北小麥種植做了對比,了解到小麥產量及種植效益情況。
蔣先生介紹到,公司建有10T種子加工線2套,加工單機四十余套,承擔著處理種子包衣的重要工作;日烘干能力240T,這一環節能有效防止種子遭遇病蟲害,為種子的后續生長筑牢“防護墻”。團隊成員深入田間觀察生長情況,并與負責人討論設施使用與管理過程,隊員們針對其中的問題,認真記錄,并積極思考。安徽省東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將一直堅持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推廣,深化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設施農業不斷發展。
“金”穗盈倉,“海”納良種 2025年7月11日,團隊成員前往安徽省金海種業有限公司與負責人深度對話,學習公司如何在新品種選育、種子生產、種子加工、種子銷售中打造品牌優勢,通過實施良種良法相配套、農機農藝相結合,推廣應用耕種收全部實施機械化等一系列技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提高農民生產效益。在座談中,工作人員講解到,公司因處于長江中下游,目前實驗田種子研發主要以雜交水稻和小麥為主,并介紹了雜交水稻的種子培育過程,以及培育中如何才能產生后代性狀穩定的后代。
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團隊成員了解到在金海種業公司自身發展與對外交流合作過程中,一體化設備已經成為大中型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標配,發展差距則主要體現在機械數量覆蓋度和下游銷售市場份額占比方面。種子加工一體化設備不僅節省人力物力成本,而且減少了產成損耗,推動選種過程自動化、標準化,促進整體農業生產的效率提升,為種業公司擴大規模和市場份額奠定基礎。金海種業深刻踐行“鄉村振興”,擦亮農業芯片,共同守護好農民的“錢袋子”和“糧袋子”。
本次實踐,團隊成員親眼見證了智能化設備如何精準控制農田灌溉、施肥,減少資源浪費,從而提升效益。通過大數據分析,農民能夠更科學地規劃種植結構,選擇優質的作物品種,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這些數字技術的應用,讓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煥發出了新的生機。數字技術不僅是推動產業升級的引擎,更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為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和構建綠色低碳的農業生態系統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