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茍瓊方 圖/茍瓊方 張思怡
為深入學習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2025年暑假7月19日至7月28日,四川農業大學“機”揚紅韻實踐調研團一分隊奔赴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紅軍渡遺址,開展以“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通過線下調研、紅色遺址探訪、線上線下問卷調查等形式,深刻感悟革命歷史,挖掘紅色資源,為紅色文化的傳播與弘揚貢獻力量。
實地探訪,感悟革命精神
7月19日,調研一分隊抵達蒼溪縣紅軍渡遺址。作為紅四方面軍長征的重要渡口,紅軍渡見證了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隊員們參觀了遺址紀念館,通過珍貴的歷史照片、文物和場景復原,深入了解紅軍強渡嘉陵江的壯烈歷程。團隊成員認真聆聽革命故事,駐足凝視每一件展品,深刻體會到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奮勇向前的革命精神。
蒼溪紅軍渡紀念館
紅四方面軍長征出發地英烈紀念碑
英烈墻
紅軍渡圖書館
深入調研,傾聽時代聲音
為全面了解紅色文化的傳承現狀,團隊分別開展了線下走訪和線上問卷調查。在線下調研中,隊員們與當地居民、學生面對面交流,探討紅色教育的重要性及改進方向。一位退伍軍人動情地說道:“紅軍渡是我們蒼溪的驕傲,年輕人多來學習,才能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團隊成員采訪游客
同時,團隊通過社交媒體平臺發布線上問卷,收集來自全國各地的反饋。問卷內容涵蓋紅色遺址保護、紅色教育形式、青少年對革命歷史的認知等方面,調研結果顯示,現在年輕人對紅色歷史有基本了解,但普遍覺得傳統的宣傳方式比較枯燥。他們更喜歡通過VR體驗、短視頻、沉浸式劇場這些新形式來了解革命故事。這告訴我們,紅色文化傳承不能總停留在老方法上。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在數字時代,他們習慣用網絡獲取信息,喜歡互動性強的體驗。要讓紅色精神真正打動年輕人,就得用他們熟悉的方式來講述革命歷史。未來紅色文化傳播要把握幾個重點:一是多運用新媒體技術,讓歷史“活”起來;二是開發年輕人喜歡的文創產品,把紅色元素融入日常生活;三是鼓勵年輕人參與創作,讓他們成為紅色文化的傳播者。只要方法得當,革命精神一定能代代相傳。
總結提升,踐行青春使命
7月28日,隊員們結合調研成果,圍繞“如何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展開熱烈討論,提出利用新媒體技術打造虛擬展館、開發紅色文創產品等建議。隊長茍瓊方表示:“這次實踐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紅色文化的厚重價值。作為青年學子,我們應主動擔當,成為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此次實踐活動不僅讓團隊成員接受了革命精神的洗禮,也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未來,“機”揚紅韻實踐調研團將繼續深入紅色教育基地,以青春之力賡續紅色血脈,讓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光芒。